選前,TPP的農業議題在總統候選人的辯論會上被提及,雖然這項議題的攻防多聚焦於美豬,當選的蔡英文總統當時以必須全盤審慎考慮回應,但除了豬農,筆者希望蔡英文總統在擬定總體策略目標時,也能夠顧及到全台的稻農。
台灣每年的稻米生產幾乎供過於求,加上開放國外稻米進口、台灣人飲食西化等的因素,過剩的產能低廉的價格,讓台灣許多稻農常選擇以休耕請領補助,如今,TPP再挾貿易自由化的旗幟大打農產品市場,這對農產品進出口始終都是入超的台灣農業而言,又將面臨繼WTO後的另一項考驗。
面對商品無國界的今日,筆者並不是力圖以「鎖國」的心態保護台灣的農業,只是當政府傾全力的推銷台灣的二三級產業產品進入世界,選擇冷處理第一級產業農民的處境時,這種「以小我完成大我」的方式是筆者希望新上任的政府可以謹慎面對。
希望政府可以透明化所有的資訊,清楚的告知加入TPP後的衝擊,釐清農產品在「貿易自由化」下常常失靈,進而規畫完整的配套方案應對這樣的結果;設立「農業基金」專款專用,以許多國家行之有年的農業直接給付政策,給予稻農種植上的補貼,或是扶植、打響台灣的品牌,不要讓每種優質的台灣米只能讓消費者吃得理所當然卻毫無感受。
台灣的稻田是珍貴的,從事耕種的農民是值得尊敬的,台灣米品種的優質更是台灣人該感到驕傲的,希望台灣得天獨厚的農耕環境,別因為政府的棄如敝屣,最終被隨意棄置,進一步還可能讓稻農兜售良田,演變成「農地豪宅」、「農地種電」風潮下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