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50520黃齊元■藍濤亞洲總裁

台應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戰略

image
●大陸在南海積極填海造地,基於台灣最近發生的一連串國際和區域重大事件,實有必要重新檢討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圖/新華社、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國防部最近發布報告,稱中國大陸在南海積極填海造地,新增面積已達2,000英畝,相當於800公頃,如此大規模地造人工島,意圖並不明朗,不過目前積極建設的5個據點,未來可強化其偵察、通信、船艦靠泊、機場、後勤支援等軍事能力。報告中指出因應台海可能的變局仍是解放軍的主要任務,一旦局勢改變,解放軍會以武力嚇阻、延遲或阻絕第三方介入台海,迫使台灣放棄獨立或走向統一。

 報告分析,中方的目的之一是改變既存事實,阻止美軍介入南海和東海的潛在軍事衝突。這個說法馬上被大陸國防部嚴正駁斥,表示中方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合理合法,美國報告罔顧事實、肆意歪曲。

 中國大陸在十八大時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強調「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實現這個戰略的重要手段,除了因應大陸經濟持續發展,並可消除美日等國對中國的圍堵。海上絲綢之路緣起於福建泉州,途經廣州、海口,進而向南進入麻六甲海峽。

 去年台灣為安裝離岸風力發電機租用中國籍平台工作船,造成風波,引發國防部全面喊停,這個事件反應的不只是台灣沒有自己的工作船以及海上風力發電相關設備,也反映了台灣缺乏整體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一千多公里,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卻沒有好好開發利用。全球各國公認,海洋「藍色經濟」是下一個巨大的潛在機會,中國大陸甚至將其列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含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商機不只限於遠洋捕撈或水產養殖,還包括潮汐發電、離岸風電、遊艇碼頭、海上休閒遊憩、以及許多船舶設備零組件的生產製造和維修商機。

 台灣海峽連結中國大陸與台灣,而台灣又處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隔壁,南向通往東南亞各國,有絕佳地理位置,從商業、政治、外交、軍事角度都應妥善布局,未來基隆和高雄港有條件發展成大中華重要中轉及維修基地。

 在馬政府執政初期,台灣曾經有探討設立海洋部或海洋委員會,作為海洋事務的專責機構,但後來不了了之。基於最近發生的一連串國際和區域重大事件,台灣實有必要重新檢討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制定長期規畫,設立相關部會,並鼓勵政府與民間在這方面的相關投資。由於海洋面向廣泛,特別需要重視跨部會協調,包括經濟部、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交通部、科技部、農委會、國科會等,才不致顧此失彼,見樹不見林。

 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基本上是一個連結歐、亞、非,橫跨陸、海的超級戰略,其中海上布局形成連結和包圍,尤其重要。最近大陸絲路基金以460億美元投資巴基斯坦水電站,目的是為了實現新疆和印度洋的串連,說明大陸四面八方連結海洋的積極企圖,未來中國大陸勢必會大幅增加和海洋有關的基礎設施及設備投資。由於東南亞和南亞國家是其重點,大陸除了加強麻六甲海峽參與力度,確保航行安全,也會透過海上合作強化中印的關係。

 台灣「海洋立國」,照理說應有放眼世界的胸懷,現在卻閉關自守,只有島嶼思維。我們可以暫時不加入亞投行,但不能沒有區域海洋經濟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