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41127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見證半個世紀前 官員前瞻眼光

獎投條例初稿現身

image
 ↑民國76年7月蔣經國總統發布總統令,宣告台灣地區解嚴。圖/國家檔案局網站、于國欽
 ↑民國49年為吸引企業投資,政府草擬獎勵投資條例給予土地、稅捐相關優惠。圖/國家檔案局網站、于國欽

 國發會檔案管理局昨(26)日開展的「國家檔案菁華展」,展出半個世紀前的獎勵投資條例草案原稿、民國76年宣告解嚴的總統令等史料,台灣早年經濟得以快速起飛並自由化,正是得力於這兩項重要的決策。

 台灣資源不豐富,加上民國40年代兩岸戰火頻仍,企業投資保守,期間幸賴美援協助,但隨著美援終止,為創造好的投資環境,政府於49年起草「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並據此研擬「獎勵投資條例草案」以引入投資動能。

 檔案管理局首度展出的「獎勵投資條例草案」,這個草案是半個世紀之前的政府官員以其前瞻的眼光,所擬具的經濟發展藍圖,影響了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的經濟。隨後銜接的促進展業升級條例、產業創新條例幾乎都建立在這項草案的基礎上。

◆台灣經濟快速起飛關鍵

 檔管局這份半個世紀前的初稿,泛黃的紙上浮出「獎勵投資條例草案」油墨濃淡不勻的八個字,王作榮、李國鼎、尹仲容等前人的智慧錯落在數行字之間。草案如此寫著:政府為改善投資環境,獎勵生產事業,特訂定本條例。

 這個特別法,特別在哪?草案上繼續寫著:與改善投資環境有關的土地、稅捐及公營事業移轉民營事項上,可以優先於土地法、所得稅法、證券交易稅條例、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等法律上。短短數語,威力無窮,一舉排除了所有可能的投資障礙,也正是如此大幅法規鬆綁,才讓台灣在失去美援之後的二十年間,民間投資依然以兩位數成長。

 我國的人均GNP在民國49年時不到200美元,但是在民國79年獎勵投資條例落日時,我國的人均GNP已升至8,339美元,這份半個世紀前所訂定的條例,顯然是台灣早年經濟得以快速起飛的關鍵。

◆解嚴令總統蓋章代簽名

 檔管局還展出另一份與台灣政治、經濟走向極密切的文獻,就是民國76年7月宣告台灣解嚴的總統令。檔管局官員表示:「早年總統府的文書都是以毛筆撰寫,這份總統令也不例外,但較特別的是,總統蔣經國在這份文件裡以蓋章替代毛筆簽名,這可能是與他當時的健康情況不佳有關。」

 這份用書法撰寫的總統令宣告中華民國自76年7月15日零時起解嚴。這一紙總統令讓台灣的政治、經濟邁入另一個新紀元。

 本次展覽還有許多寶貴的文獻,例如43年工商普查實施方案、47年外貿會主委尹仲容所頒布的「改進外匯貿易方案」、前行政院長俞鴻鈞、外交部長葉公超、立法院長倪文亞所簽署的公文皆在其間。另32年所公布的「國民義務勞動法」也在其中,檔管局官員表示:「依此法政府可要求18~50歲男子義務去築路、自衛、進行水利工程等,所幸此法在57年已經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