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40924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官商異口同聲 社企推動 首在政府法規鬆綁

image
 ●左起中華徵信總經理張大為、政大法律系教授方嘉麟、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創新工業總經理林和源、KPMG台灣所主席于紀隆等一致咸認法規鬆綁為推動社會企業首要政策。文/張國仁、圖/KPMG提供

安侯建業(KPMG)台灣所昨(23)日舉辦社會企業高峰論壇,與會官商代表一致認為,社會企業的推動,政府法規鬆綁應是首要急務;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總經理林和源建議政府,社企投入公益的30%不分配盈餘應予免稅、並成立社企信保基金,協助新創社企公司營運資金。

今年9月經濟部提出社會企業行動方案,正式開啟政府推動社會企業腳步。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與其咀咒黑暗,不如給些蠟燭。」但政府推動社企發展,不能沒有政策與方向。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坦言,社企定義,在台灣尚未清晰,政府在法規鬆綁如公司登記、社企融資、政府與民間資源整合、行銷通路與平台建立等都仍需努力。

林美雪說,目前台灣有131萬家中小企業,但統計已辦理社企公司登記僅47家、輔大的調查認為有200家社企,而經濟部估計國內約有1千家社企,顯示社企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林美雪說,社企簡單的定義是,透過商業模式來解決特定公益目的之企業。

政大教授方嘉麟則說,社企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為核心目標的創新企業組織;其狹義定義包括章程明定首要目標、財報簽證並公布公益報告及保留至少30%盈餘再投入公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