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數月以來,推動「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以抑制不斷飆漲的房地價格,似乎已成為落實社會正義的圖騰。今年7月上旬,行政院江宜樺院長公開表示,為免過多資金投入房地市場,造成炒作哄抬歪風,在財政健全方案中特別將「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改革列入為中程計畫;同時,財政部張盛和部長更進一步說明,奢侈稅為推動實價課稅打下重要的基礎,希望明年5月奢侈稅屆滿四年之前,完成房地合一稅制立法程序、2016年正式實施。
無庸置疑,近年國內房地價格急劇變化,尤其雙北都會地區房地價格大幅上揚現象,探究其原因除與1980年代中期之時因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加上投資成長力道薄弱,市場資金在缺乏宣洩管道紓解下轉向房地產業,而導致房地價格偏離市場軌道之情形極為類似外,其最重要的癥結乃是,長期以來房地稅負不公、不義,提供少數財團或投機人士炒作哄抬空間。
換句話說,國內現行房地持有(房屋稅、地價稅)及交易利得(土地增值稅)稅負頗輕,加上採取分離課徵稅負設計,不僅課徵稅目不同,而且課徵稅基也不一致,悖離國際慣例。亦即由於房地稅負扭曲,透過囤房囤地、短進短出,在獲致暴利的同時,卻僅繳納偏低稅負,造成經濟景氣不佳,相對房地產業卻是一枝獨秀頗特殊之現象,不僅讓薪資實質所得成長停滯的年輕族群失去購屋置產信心,而且讓貧富不均擴大之社會結構加深裂痕,進而衍生成為民怨之首。
很顯然地,推動房地合一稅制改革訴求,其目的乃為將脫序的房地稅制拉回常軌,回歸市場交易慣例,除讓稅負更加公平,也讓課徵制度更加合理。亦即在房地合一稅制改革下,除房地公告價格可以逐漸接近市場價格,讓房地稅負承擔比率更加公平,以及房地交易不再需要拆開分價計稅,讓交易利得稅負更加正義外,過去刻意操縱拆分房地價格手段,未來亦將受到阻力。
在此同時,我們非常樂見行政部門為能抑制房地價格飆漲,找到正確方向,同時非常肯定其為能實現居住正義,採取治本手段。不過,無法忽略的是,雖推動房地合一是解決房地稅制亂象的正辦,但其所涉的改革工程極為浩大,過去20餘年期間,曾五度提出,卻也五度敗北。
尤其在目前國內政治氛圍下,房地合一稅制改革過程若經朝野對立、效率缺乏、利益糾葛的立法部門審議,則付諸實施恐將遙不可期,並不符合社會期待。此外,房地合一稅制實施時點,將與2016年總統大選期程十分接近,依據歷史經驗顯示,大選之前推動任何稅制改革,不僅存在變數極多,而且受到干擾不少,所以房地合一稅制改革阻力不容小覷。由此可見,若要推動房地合一稅制改革成功,則需有妥適的前置作業規劃,以作為排除房地合一稅制改革障礙之安排。這些措施包括:
其一,按季調整土地公告現值,若公告現值調整愈頻繁,則課稅價格愈接近市價,不僅可以據實課徵土地交易資本利得稅負,而且又能減少漲價歸私。
其二,按年公告提高房地課徵稅基,透過合理承擔持有房地稅負,藉以遏止囤房囤地。
其三,擴大實施自用住宅優惠,降低房地合一稅制改革阻力,同時兼顧保障基本居住人權;不過,必須限制每人優惠容許面積,俾符社會正義。
其四,修正自用與非屬自用之房屋持有稅率,亦即調整單屋族自用與多屋族出租稅率之差異,以彰顯政策鼓勵自用之美意。
坦然言之,雖透過修正相關法規採取大刀闊斧雕琢實施房地合一稅制改革,讓來自房地持有過多或交易利得繳納公平合理的稅負,以紓解不斷飆漲之房地價格,值得我們期待。但在此之前,為能避免重蹈過去推動證所稅制改革覆轍,若能先行針對現行房地稅制缺失循序漸進進行調整,不僅可以促進既有房地稅制產生質變,而且又能即時反映社會期待,否則將可能成為一場夢幻的口水改革,終致難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