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掛牌滿1年,20日由上海市常務副市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主任陳寅說明《關於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的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並提出擴大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等政策,實際上入駐的金融業者也已開始為新片區開出金融新路。截至7月底,浦發銀行新片區分行已為入駐的650戶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貸款餘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累計推出14項「市場首單」。
另據《行動方案》內容指出,預計到2022年,臨港新片區將新增重大科創平台、載體20個以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資金達到1500億元以上,並讓企業跨境融資額年均增幅50%以上
回顧稍早5月,上海臨港新片區發布《全面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與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金融50條」政策,包含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用帳戶、展開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等。
其中內容更指出,將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內外成員之間集中開展本外幣資金餘缺調劑和歸集業務;另對在臨港新片區新設的機構,給予相應的落戶獎勵,最高不超過6000萬元。
而新片區掛牌目前滿1年,當中入駐的大陸金融機構已逐漸發揮成效。據界面新聞報導,浦發銀行新片區分行在包含本外幣一體化、跨境人民幣、外匯管理等領域探索下,已實現14項業內首批業務的落地,包括新片區首單跨境人民幣支付便利業務、新片區首單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以及首單外債額度一次性登記業務等。
另據了解,臨港新片區將在主城區核心位置打造金融集聚區,已有20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計畫在臨港新片區新建辦公樓。
此外,上海市政府20日說明,未來還將建立臨港新片區金融法治試驗區,同時大力發展數位經濟,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啟動「資訊飛魚」全球數位經濟創新島建設;加快建設車路協同的無人駕駛道路測試場景;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工業互聯網研發和轉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