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東門外的智慧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起點,兩輛藍白相間車身上寫著「天津海河教育園智慧巴士」的公車緩緩啟動,標誌著28公里長的智慧網聯公車常態化開放運行線路,在海河教育園區落成。該活動也是第四屆世界智慧大會智慧交通的雲體驗活動之一。
天津海河教育園區管委會與天津大學無人駕駛汽車交叉研究中心合作,研發多輛智慧網聯巴士,建成28公里長的智慧網聯公車常態化開放運行線路。專案旨在打造智慧汽車科技展示、體驗和試驗平台,無人駕駛、5G智慧網聯開放測試區,產教融合、新工科建設示範區。目前專案已完成智慧道路的一期改造,改造17個具有全方位感知能力的路口和4個智慧站點。
首批投入試驗測試開放體驗的兩輛智慧網聯巴士,外觀與普通公車沒有太大區別,但細看就會發現在公車頭部、尾部、車身四角都安裝有智慧感知系統,車內則隱藏智慧車的操控「大腦」。
事實上,包括智慧巴士的站台、沿途燈桿等都是「智慧」的。據介紹,智慧網聯巴士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靈敏感知、智慧決策、高效通行、人機交互、車路協同等核心技術,運行道路上建有路口感知、智慧燈控、智慧站台、5G通訊、光纖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基於20個智慧路口和10個智慧站點全路程的數位化、資訊化和智慧化能力。
「車輛搭載可以360度無死角的感知系統,並考慮到雨、雪、霧霾等環境因素造成的感知區域空白。同時,全景類比系統可對車輛資訊進行即時監測,人車交互協作駕駛系統,可實現在緊急狀態下控制權的接管。針對路況複雜的交叉路口,則透過加裝雷射雷達等傳感設備,實現感知系統從車載到交通場景的拓展。乘客在智慧站點可即時獲取巴士的位置、速度、載客量等資訊。」專案負責人、天津大學無人駕駛汽車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謝輝教授介紹說,「天大版」智慧網聯巴士還研發了用於乘客與車輛進行語音交互和人臉識別的交互系統,協助乘客了解線路情況、車輛駕駛狀態等資訊。乘客坐在車內還可享受虛擬導遊語音講解服務功能,了解園區情況,車輛使用的人工智慧技術,乘車注意事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