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新戰機殲-10C是國產三代半戰機現已大批量生產,並在解放軍空軍逐漸成為中堅力量。殲-10C衍生自殲-10A,但其實已經脫胎換骨,許多技術都是沿用殲-20所研發的成果。最大的缺點就是隱形程度不夠,殲-10C的隱形能力相比早期殲-10是有進步的,但與真正隱形機相比還是相去甚遠。
現歐洲軍工正試圖通過其他方式也讓與殲-10C與同級別的兩款「颱風」、「飆風」戰機具備部分「隱形」能力。
今年巴黎航展,「歐洲戰機」聯盟宣布了「長期升級」(LTE)計畫,意味「颱風」戰機將有一連串升級計畫使其能夠再戰數十年。其中專案稱為「數位隱形」,負責的萊昂納多公司說這是通過先進電子戰技術形成的干擾信號。
電子戰干擾跟隱形技術是相輔相成的,例如在F-117的早期研究階段,有廠商認為純隱形是不可能,於是提出了電子戰搭配隱形的想法。但隱形增強了干擾效果,干擾要反過來增強隱形效果比較困難。電子干擾原理不外乎雜訊與誘騙兩大類,前者是發射高強度電波涵蓋了大範圍的角度或距離而掩蓋自身反射的回波;後者只在局部製造了較強的信號讓雷達誤以為是真正的目標。
1982年貝卡山谷空戰,以色列用電子干擾搭配硬殺手段癱瘓了敘利亞的防空網,但敘利亞還是知道遭到攻擊,只是每一防守動作會遭到致命報復。以色列在2004年對敘利亞核設施的空襲就達到了等同隱形攻擊的效果,敘利亞防空部隊在整場行動中未發一彈。
「颱風」與「飆風」能夠隱形的說詞可能是一種誇飾,真正的含義可能僅是無法鎖定而非探測不到任何目標。「颱風」裝備的所謂DASS電子戰系統,重點是其飛機翼尖上施放的光纖拖曳誘餌,誘餌能根據機上接收到的雷達信號產生干擾波,但誘餌遠離戰機有數百米遠,即便雷達察覺到干擾,標定的干擾源也是誘餌而不是戰機本身。
另外,有一種稱為「交叉眼」(CrossEye)的新技術也有類似的干擾效果,因此又被稱為「虛擬拖曳誘餌」。該技術需在飛機的左右或前後兩端安裝接收與發射天線,當A天線接收到信號就將其相位反轉送到B天線後,兩端同時發射振幅相同但相反的干擾信號,會合成一段方向扭曲的波前,使接收天線量測角度產生偏差,讓敵機無法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