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退出《中程飛彈條約》後,我中研院研發多年、最大射程可達2000公里的中程地對地飛彈「雲峰飛彈」也傳出已經開始量產。但美媒指出,台灣的新飛彈改變不了台海軍力失衡的問題,大陸針對台灣部署的飛彈早已超過1000枚。
《上報》報導,中科院於1日新成立「擎天計畫室」,在前飛彈火箭研究所所長楊睦雄的主持下,重啟1990年代研發的「雲峰」中程巡弋飛彈,計畫量產10套機動發射系統及20枚戰備飛彈。「雲峰飛彈」原始型號射程為1200公里,而量產型的「雲峰飛彈」將使用增程技術,使飛彈射程更接近2000公里。計畫在第一階段生產10套發射系統,部署15到20枚飛彈,以機動發射的方式,部署在台灣北部和中部地區。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網站介紹,「雲峰飛彈」是一種地對地超音速巡弋飛彈,是台灣為了能夠打到大陸北部、中部目標,而設計的少數戰略武器之一,於1996年台海危機後開始祕密研發,其發射試驗隱藏在「雄風-3」飛彈試驗專案下進行,於2012年試射時首度曝光。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認為,「雲峰飛彈」雖可達大陸腹地,並對許多可能對台灣發動攻擊的大陸基地構成威脅。但新飛彈改變不了台海軍力失衡的問題,大陸針對台灣部署的飛彈早已經超過1000枚。
《環球時報》也引述不具名大陸軍事專家的話報導,在兩岸關係微妙的形勢下,美媒渲染台「中程飛彈」對大陸的威脅,是火上澆油的蓄意之舉,解放軍經過數十年的科技強軍歷程,列裝了型號更多、射程更遠的空基、海基、陸基巡弋飛彈,還有威力更加強大的彈道飛彈。對台灣方面構成壓倒性優勢,即使台灣武力挑釁,解放軍也絕對有能力攔截來襲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