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302■文/李鴻建

慈寧宮張燈結綵 婚禮壽宴一起辦

[兩岸史話] 慈寧宮張燈結綵 婚禮壽宴一起辦

image
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慈寧宮。(新華社資料照片)

董鄂氏是因為丈夫博穆博果爾經常從軍出征,她按例入宮侍奉后妃,這才與福臨有相識之機的,誰知兩人竟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情網。孝莊知曉了這一危險的宮廷偷情後,驚恐異常,她知道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就勢必禍起蕭牆,大清國有滅頂之虞啊!為防患於未然,她立刻宣布「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即日廢除命婦入侍舊例。

慈寧宮是皇太后的居處,春官指禮部官員,「上壽」就是祝壽,所以本詩一開始應該是在說一個壽宴,「合巹」是古代少數民族結婚時候的一種習俗,有點像現代喝交杯酒的意思。「慈寧宮裡爛盈門」,是說慈寧宮裡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大禮恭逢太后婚」,這個就非常清楚了,就是皇太后的壽宴恰好遇上婚禮,所以禮部就呈進了預先擬定的比較特殊的禮儀程式。婚禮和壽宴一起辦,這當然是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很策略的安排了。「掖庭猶說冊閼氏,妙選孀閨作母儀」,這兩句更是欲說還休,給了後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間。張煌言的詩大概寫於順治六七年間,是當世人的記載,應該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它畢竟還不是信史,但是可以斷定的是,張煌言的這首詩絕不是空穴來風,他應該也是聽到了什麼傳言,有所指,有感而發。

另外,在朝鮮《李朝實錄》中,有一段涉及「皇父」的文字,也很是耐人尋味:「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上(朝鮮國王)曰:『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金自點曰:『臣問於來使,則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一事,與皇帝一體云。』鄭太和曰:『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上曰:『然則二帝矣!』」清廷使臣答朝鮮官員金自點那句話,閃閃爍爍,含糊其辭,正可說明其中確有難言之隱。朝鮮大臣鄭太和指出多爾袞已做了太上皇,則是已看出其中端倪,實際上也就是說多爾袞已經當了皇帝的父親,太后已然是下嫁攝政王多爾袞了。

清朝滅亡後,民國教育部在清理清禮部檔案時,發現在曆科殿試策文中,「皇父攝政王」這幾個字,與「皇上」為同格抬寫;而在皇帝御批件的檔案裡面,順治四年之後的內外奏疏,也多稱多爾袞為「皇父」,可見多爾袞享受皇帝一樣的待遇,為「皇」之「父」,乃滿朝上下的一種共識。另外,順治七年(一六五年)十二月多爾袞死後,朝廷追尊其為「誠敬義皇帝」,一切均用皇帝喪儀,神位附太廟(祭祖之地),這種待遇,除了皇帝本人,只有以旁支入繼大統的皇帝的生父才配享用,如果僅作為皇叔或者輔政大臣,多爾袞自然是不可能享受這種「哀榮」的。這似乎是在告訴人們,多爾袞名為攝政王,實為太上皇,為皇上之「繼父」也。

當然,太后下嫁的直接史料,至今尚未發現,關於這一疑案,現在也還難有定論。但不管怎麼說,即便是孝莊下嫁多爾袞,那也是為了兒子的皇位,為了保住他們孤兒寡母的性命所作的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所以多爾袞一去世,飽受屈辱的孝莊便對多爾袞來了個徹底的,甚至是矯枉過正的清算,不但對死去的多爾袞削爵毀墓並撤去太廟牌位,而且孝莊還透過兒子福臨,一方面對八旗王公、大臣普施皇恩,封爵晉位,升遷賞賜,另一方面對受多爾袞迫害的冤案一律給予平反昭雪,恢復爵位和官職。被多爾袞害死的肅親王豪格,不但被徹底平了反,其兒子還被封為和碩親王和議政大臣。真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多爾袞死了,孝莊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但是,這邊孤兒寡母與多爾袞之間關乎生死存亡的權力角逐剛告一段落,她卻又陷入了家庭矛盾的漩渦之中。原來,滿蒙聯姻,互為倚重,本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位時定下的一項基本國策,大清帝國的建立,蒙古諸部特別是科爾沁部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蒙古王公一直是大清倚為股肱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正是因為如此,深諳世事的孝莊將自己跟皇太極所生的三位公主,分別嫁與了蒙古貴族弼爾塔哈爾、色布騰和鏗吉爾格。順治八年(一六五一年),福臨親政伊始,孝莊即將自己親侄女、大哥卓理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接到北京,封她為皇后,正中宮之位。

孝莊此舉,也可算是公私兼顧,為滿蒙聯盟又加了一個牢牢的扣兒。但令孝莊想不到的是,這位聰明、漂亮,喜歡奢侈、愛嫉妒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卻很不討丈夫福臨的喜歡。結婚後不久,福臨就向孝莊及大臣們表示,他要廢后另立。儘管孝莊以母親的身分嚴詞不允,大臣們也屢次諫阻,但這位固執的小皇帝卻毫不退讓。順治十年(一六五三年)八月,見實在阻止不了兒子了,孝莊便作出讓步,同意降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靜妃,改居側宮。然後,一六五四年,孝莊特地將兩個侄孫女、二哥察罕郡王的兩個孫女召進宮來,封姐姐為孝惠章皇后,封妹妹為淑惠妃,這樣皇后之位還是由蒙古人來擔當,大清的另一半,也還是蒙古人。

但此時福臨已經如癡如醉地戀上了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福晉董鄂氏,他覺得這個弟媳不但精通詩文,而且性格溫順,儀表端莊,正是自己尋覓已久的紅顏知己。本來,董鄂氏是因為丈夫博穆博果爾經常從軍出征,她按例入宮侍奉后妃,這才與福臨有相識之機的,誰知兩人竟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情網。孝莊知曉了這一危險的宮廷偷情後,驚恐異常,她知道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就勢必禍起蕭牆,大清國有滅頂之虞啊!為防患於未然,她立刻宣布「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即日廢除命婦入侍舊例。與此同時,她還趕緊接自己兩個侄孫女進宮,讓她們跟兒子完婚,試圖以兩位美麗的少女來攏絡住小皇帝的心。但孝莊所做的這一切並不能阻止福臨對董鄂氏的迷戀。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獲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機會,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年)二月,福臨特地封博穆博果爾為和碩襄親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