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70608■記者李怡芸/綜合報導

陸高考國文難度 江浙卷冠全國

國文閱讀理解題 北京卷青睞本土作家

image
▲大陸7日舉行高考,媽媽們穿著旗袍象徵「旗開得勝」為學生加油。 (中新社)
▲1月21日,大學學測邁入第2天,考生在考場休息。(本報系資料照片)

又進入大陸的高考時期,每年的語文(國文)學科從閱讀理解到作文、文言文考題都是兩岸關注的話題,陸媒盤點近年的閱讀理解題,則可看出南北有別;而學者亦指出,雖然文化同根同源,但在文言文考題上卻是兩岸有別,各具特色。

大陸2000年高考改革後,各省市紛紛走上自主命題之路,其中閱讀理解單元,又以「北京卷」和「江浙卷」最具特色。其中浙江卷向來以高度難而備受關注,如2005年出自李漢榮散文的《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或2016年《母親》,出題者要求學生要有「以小見大」的能力,但上述文章的深度,都曾讓考生們直呼看不懂。

浙江卷還十分青睞外國作家的小說作品,如摘選了俄羅斯作家米哈依爾.扎多爾諾夫《第九節車廂》對俄羅斯行政管理的諷刺;英國作家大衛.洛契佛特《魔盒》描述熱愛故土的貝格斯太太,均是具分量的篇章。江蘇卷的出題路數與浙江卷相似,也在閱讀理解單元下足功夫,從叔本華、伍爾芙、魯迅到王安憶的作品均曾入題。

澎湃新聞分析,同樣頻頻力圖在高考內容上進行改變與嘗試的北京卷,自2004年起熱衷於大家之作,如張海迪《心靈的篝火》、季羨林《海棠花》、史鐵生《合歡樹》以及陳忠實《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都曾入題,相較之下京派更青睞本土、北方作家作品,文章體裁上也偏愛散文。

福建師範大學就兩岸2010至2014年的國文科文言文試題進行比較指出,大陸高考文言文試題在選材上以人物傳記為主,選文出處皆源於課外,而台灣則有85%源於課內,但選材的篇目眾多,尤其重視回歸生活,選擇生活性較強的選題,如2011年指考的國文試卷中選了劉向《說苑.政理》,選擇題問最接近「大理」的是法院、監獄、調查局或警察局。

福建師範大學的分析亦指出,兩岸在題材選擇也有相近處,如人物傳記的選取均以古代傳統思想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司馬遷等;共有的選文則如《戰國策》、《師說》、《勸學》等,同受兩岸命題者青睞。

此外,分析中亦指出大陸高考的文言文試題多側重對考生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有意避開課本選段,要求學生自覺加強課外知識,但容易讓學生認為「課本無用」;台灣指考的文言文考題則側重對於國文教科書中知識的實際運用,但也有可能流於「斷章取義」而無法客觀地考查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