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50531■特派員陳君碩/北京報導

諾獎得主:學界獻策 陸成長之鑰

Myron Scholes北大演講 稱中國學習和調整能力卓著

image
▲2012年7月2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生掛出巨幅大紅標語,表達對母校的感恩。(CFP)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yron Scholes。(記者陳君碩攝)

曾在199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Myron Scholes 30日指出,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除了一般認為得益於出口導向外,政府聽取學界的建議並擁有學習調整的能力,是經濟增長的另一深層原因;他主張商學院要透過實踐去應用理論,「世界就是『實驗室』。」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30日舉行30周年院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yron Scholes出席致詞,他曾於2009、2013年訪問大陸,他表示每次到訪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感受到重大變化,且中國大陸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都讓他印象深刻。

Myron Scholes指出,海外的主流觀點多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得益於出口導向型經濟和學習他國經驗、吸取他國教訓,他認為背後還有一深層原因,即大陸公共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實驗並檢驗是否奏效,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認為中國學習和調整的能力十分卓著,政府聽取學術界的建議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因素,而光華管理學院就扮演關鍵的獻策角色。

Myron Scholes分析商學院的定位與趨勢,他指出,商學院的作用在於為學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提供一個包括模型、理論、實踐的架構。他強調需透過實踐去應用理論,理論與實踐是不斷在發展變化的,「世界就是我們的『實驗室』。」

他認為在當今訊息化時代壓縮了時間,使得全球的商品和服務變得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生活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他形容就像從一組「快照」,轉變成一部電影。

Myron Scholes指出,在創新時若只注意到歷史資料,建立出來的模型,有可能缺乏預測能力。所有的模型在本質上都是有錯誤,他強調真正的創新者,要從這些錯誤中學習,透過「逆向設計」建構新的模型,才是真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