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50120記者洪肇君/台北報導

台經濟衰 多座高球場地未動工

image
▲台灣民眾到台南七股一高爾夫球場民宿體驗打小白球。 (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在1980年代經濟騰飛,高爾夫球運動蔚為風潮,各地搶建球場。隨著經濟成長下滑,在1990年凍結高球場申請案之前已拿到許可執照的高球場,有很多不敢開發。大約有20張高球場執照至今未動工。

台灣最早的高爾夫球場是日據時代日本人建的老淡水球場,整個日據時期,全台有7座球場,大部分毀於二次大戰末期戰火;政府遷台之後,第一個修建好的就是淡水球場,左營軍區、南投中興新村等地,也有日據遺留的場地。

高爾夫球運動在台灣大噴發,是1985年左右,台灣經濟起飛,一張高球場會員卡喊價數百萬元,各地搶建球場。當時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估法令不建全,特權人士紛紛向地方政府爭取設置高爾夫球場。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起法務部長涉關說,也與高球場有關,即蕭天讚為第一高爾夫球場關說案。

目前全台有合法球場49座,持有執照尚未開建有21座;打球的價格差異很大,高檔球場打一場球的價格約台幣4000到5000元,中南部也有一些保養較差的球場,無會員卡者打一場球不到2000元。

高球場會員卡一度是身分與地位的象徵,很多老球場已不發新卡,確保會員的權利,會員卡轉讓價格喊到200~300萬元;但有些球場的會員卡價格則低到10~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