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期全球市場受到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動向,以及中美科技角力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陸資對「港股科技類資產」的熱情卻不見消退。Wind統計,截至21日,主要由大陸投資人交易的「港股科技類ETF」近一個月合計湧入人民幣(下同)983.14億元,顯示資金趁港股回檔時積極布局。
證券時報報導,市場交投氣氛在21日達到高峰,指標性的恒生科技ETF單日成交額逼近100億元大關,達97.96億元,是當日陸股市場中唯一成交額突破90億元的股票型ETF。這種熱度並非單日現象,該檔產品在前後兩個交易日,也分別創下約70億元的高成交量。
10月以來,「港股科技類資產」在流動性預期反覆與市場情緒降溫下,經歷一波深度修正,短期股價承壓。
然而,就在市場轉趨保守之際,透過ETF抄底的資金卻更踴躍。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例,相關ETF近一個月合計吸納241.73億元資金。
若拉長時間觀察,這波資金潮顯著推升相關產品規模。追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整體規模,在2025年增長達1,708.77億元。其中,上述指標性的恒生科技ETF年內規模翻倍至417.65億元。
與此同時,代表陸資動態的南向資金持續湧入港股,2025年上半年淨流入逾港幣7,300億元,下半年加速流入,截至11月24日累計淨買入逾港幣1.37兆元,遠超2024年全年水準。
展望後市,多家外資與券商機構持樂觀看法。中信證券分析,隨著港股具備大陸完整的優質AI產業鏈公司,加上更多優質陸企赴港上市,預計2026年港股將受惠於流動性外溢與政策催化,迎來第二波估值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