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119黃惠聆/台北報導

獲利成長、市占擴張 生醫股基金前景俏

image
生醫股基金近月績效轉佳,主要因2025年全球醫療與生技產業獲利成長動能明確。圖/美聯社
生醫及康健等相關基金今年來績效前10名

 生醫股基金近月績效轉佳,主要因2025年全球醫療與生技產業獲利成長動能明確,醫療產業預估獲利成長率達11.7%,優於S&P 500指數。法人表示,第三季財報後主要次產業獲利全面上調,加上藥廠新品項推進、市占擴張及併購潮再起,醫療生技成為來年具吸引力的投資主題。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根據FactSet最新資料,第三季財報包括製藥、生技、生命科學工具、醫療器材與醫療服務的獲利預期均獲上調,顯示基本面動能強勁。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罕病與腦部疾病等多項新藥推進,也將推動大型藥廠獲利進一步增長。

 江宜虔補充,川普政府推動「網站購藥」政策後,多家歐洲藥廠推出網路優惠價方案,雖然價格調降,但更有利提升市占率與銷量,部分藥廠並透過關稅豁免換取在美投資承諾,顯示政策利多正帶動供應鏈整體活絡。過去36年醫療產業年化報酬率達11.20%,僅次於科技產業且優於整體S&P500指數,醫療產業次產業題材多元,建議投資人採均衡配置掌握不同領域成長機會。

 百達生物科技策略團隊強調,10月生技市場情緒明顯回溫,受惠於監管核准進展、臨床里程碑以及併購消息帶來的催化。大型藥廠積極進行管線多元化布局,多起併購案包括羅氏、諾華等,顯示戰略性併購仍為生技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展望年底,市場關注中型企業的併購機會與晚期臨床試驗結果,預期併購活動將明顯增多。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預估2030年以前大型藥廠將持續面臨專利懸崖壓力,故有誘因更積極收購中小型生技公司以增添新專利藥產品線,並維持長期業績成長,而併購浪潮有望許多中小型生技股受到大型藥廠青睞。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Evan McCulloch)對生技產業前景維持正向看法。他指出,生技股目前具備多項有利因素:首先,NBI生技指數的總市值與研發支出比已降至15年來低點,顯示評價具吸引力;其次,大型藥廠面臨專利到期壓力,帶動併購需求升溫,有助推動中小型生技企業價值重估。此外,AI技術快速滲透臨床試驗、藥物開發與生產流程,已明顯提升產業生產效率與投資報酬率;再加上近期臨床試驗成功率回升,均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