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18日宣布3月底上線的「政府AI應用平臺」(TryAI)初步進展。首創「先試用後採購」機制,提供符合政府資安要求的專屬環境,讓機關確認需求後再採購,並藉此助本土廠商AI應用落地。數發部數位政府司司長王誠明表示,預計明年3月至6月間廠商能將AI產品上架到共同供應契約(共契)。
王誠明說明,AI帶給大家很多衝擊,焦慮感也提升,政府機關也是一樣,像是要如何用AI服務民眾或提升效率、職能,都需要有環境來使用。但AI工具、模型推陳出新,機關導入AI時面臨「不敢用、成本高、應用少」三大痛點,建置TryAI平台,透過「政府出題、產業解題」的AI Bots市集模式,激勵本土AI軟體產業發展,打造公私協作的新生態。
對於未來推廣方向,王誠明表示,將從需求出發,發掘政府共通性AI應用,包括新聞稿生成、公文助理、逐字稿摘要、簡報製作、宣導圖卡生成、數據分析。他解釋,機關可自己孵化相關工具,也可以媒合使用民間廠商好用的工具。數發部也補充說,未來會持續跟進需求,平台也會精進功能,與大型商用模型切齊。
數發部介紹,TryAI平台今年3月31日上線,目前提供包含TAIDE、Gemini、ChatGPT等32種語言模型及20項共通性AI工具,吸引超過30個機關導入使用。如衛福部利用平台自製「公版神隊友」,原先需耗時30至40小時的人工會議紀錄整理工作,大幅縮短至6小時,效率提升逾5倍。內政部、財政部及公共工程委員會也已應用於報表審核、文獻研究與採購法問答等業務。
數發部說,TryAI平台不僅是工具庫,更是本土AI產業孵化器。透過AI Bots市集,機關可先試用,確認符合業務需求後,再循共契採購。此模式除能降低試錯成本,也為台灣AI軟體業者創造精準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