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傳將塵埃落定。據美媒報導,儘管川普政府對等關稅可能遭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台灣顧及「232條款」調查仍致力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投資美國金額可能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之間,力拚本月底前敲定協議。
政治網站Politico報導,中美貿易戰暫時休兵緩和緊張後,川普政府加緊與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貿易磋商。
報導引述消息,川普政府要求台灣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可能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7月間曾傳出台灣政府為爭取最佳關稅稅率,有意加碼投資美國3,000億美元至4,000億美元。
Politico引述熟悉台美談判內情、獲准匿名發言的人士,如美國政府關門盡快結束,台灣目標在本月底前敲定關稅協議。
報導提到,即便目前美國對台灣出口商品課徵的20%+N關稅,可能遭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台灣政府更擔心「232條款」調查,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徵收新關稅,因而持續推動台美關稅協議。
美國最高法院已針對川普總統對等關稅措施被控越權違法展開審理,即便川普政府敗訴機率大,與各國的關稅協商仍持續進行,美國貿易夥伴也願意配合。曾任美國副貿易代表的亞洲事務專家卡特勒說,美國貿易夥伴之所以決定繼續談判,是基於不願落後競爭對手的渴望,尤其對手已與美方達成降低汽車、藥品等項目關稅的協議。各國秉持一種強烈信念,「無論法律訴訟如何發展,關稅仍會以某種形式存在」,因此各國並未放慢關稅談判腳步。
這起上訴到最高法院的關稅訴訟,並不影響川普政府鎖定鋼鋁、汽車以及相關零組件、木材等關鍵產業發起的十多件貿易調查,多項進口的商品因此被課重稅,主要是這些調查另有法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