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日前正式啟動,臺灣證券交易所於官網《觀點》引述《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看法。她指出,這次制度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將透過法規鬆綁、產業聚焦與整合服務,打造更友善的籌資環境,吸引國內外創新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為臺灣新創生態注入加速成長新動能,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
針對新制度改革,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她表示,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
陳素蘭認為,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
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