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27黃欣/綜合報導

降風險 官方促贖回二級債

今年以來,大陸銀行業二級資本債市場出現明顯分化。大型銀行趁市場利率下行,密集啟動贖回行動,以此優化資本結構;另一方面,多家中小銀行因資本補充壓力與融資環境偏緊,相繼宣布不贖回,顯示資金面緊張情況加劇。

二級資本債是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工具,依規定存續滿五年後計入資本比例將逐年遞減。

大型銀行普遍選擇在第五年行使贖回權,以維持資本適足率穩定並釋放市場信心。以9月來說,包括中行、建行都相繼贖回二級資本債。分析指出,低利率環境下,贖回高成本舊債再發新債可有效降低利息支出,緩解淨息差壓力,並展現流動性充裕與經營穩健形象。

然而,對中小銀行而言,贖回難度顯著提高。今年已有阜新銀行、南昌農商行等多家地方機構發布不贖回公告,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分析指出,若中小銀行贖回舊債卻無法順利發新債,將導致資本適足率下滑甚至跌破監管要求,因此放棄贖回二級資本債,也成為資本補充壓力下的無奈選擇。

不贖回雖可暫時減少現金流出,但會維持較高的利息支出,長期壓縮利潤空間。同時,「不按預期贖回」易被市場解讀為資本補充受阻或經營承壓訊號,可能削弱投資者信心並推高後續融資成本。

官方已注意到相關風險。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提出,擬將「不按市場預期贖回二級資本債」納入重大事項,要求銀行在24小時內上報,以便即時掌握資本狀況、防範潛在風險。

當前中小銀行二級債「失約」現象,反映資本補充困難的現實。分析人士認為,中小銀行需強化資本積累,透過控制風險、提升盈利能力擴大利潤,並尋求多元化融資管道,如發行永續債、配股或引入地方資本與戰略投資者,尋找可持續「補血」途徑已成迫切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