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23楊絡懸/台北報導

欣興:PCB迎結構性成長新階段

image
欣興董事長曾子章。圖/楊絡懸

 TPCA Show於22日登場,欣興董事長曾子章在開幕主題演講指出,AI浪潮重塑電子產業架構,PCB產業正迎來結構性成長新階段。過去電子產業仰賴單一應用帶動,如今伺服器、智慧手機、自駕車、機器人與太空科技同步推進,產業基礎更為分散且穩健,相關HDI與載板的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9%以上,且「成長週期將不止三、五年,而是十年起跳」。

 曾子章分析,AI伺服器結構與傳統系統差異明顯,運算核心從CPU擴展至GPU與加速器,並整合UBB通用基板,使整體運算效能較以往提升數千倍。這也讓PCB用量大幅攀升,尤其AI伺服器所需的電路板面積可達一般伺服器的20倍,層數從12層增加至40~50層,總用量放大至50倍以上;載板尺寸亦持續放大,從150×150毫米邁向200毫米以上,技術門檻與散熱壓力同步攀升。

 他指出,AI系統對高頻、高速與高功耗的需求,使PCB產業必須同時升級材料與製程,未來高階載板不僅是電路承載,也將整合熱管理功能,成為能「導電亦導熱」的複合結構。這波材料升級不只是量的放大,而是質的變革,將重新定義PCB在AI供應鏈中的角色。

 面對材料挑戰,曾子章坦言,高階玻纖布與銅箔基板(CCL)供應吃緊已成產業共識,這波缺料自2024年延續至今,預期在2026年第三季起可望逐步緩解,部分品項可能要到第四季才恢復常態。他指出,關鍵在於上游材料驗證需時逾兩年,短期難有明顯改善;為確保供應穩定,下游業者已積極尋找替代材料及多元供應來源。

 他也提到,下一世代解方的玻璃基板雖備受矚目,但仍在技術成熟與量產準備的過度階段,從研發成功到穩定量產,往往還要兩年。這反映出PCB產業的升級速度雖快,但真正的產能轉換仍需時間。

 展望未來,曾子章預期,未來五年間電子產業維持高成長,AI伺服器產值將於2029年前正式超越智慧手機;全球雲端AI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十年內將從約600億美元擴至近5,0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27%。這表示,PCB將在AI、雲端與高速運算三股力量推動下,進入長達十年的黃金升級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