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官方持續降低美元依賴,人民幣跨境貿易支付規模快速擴大,為人民幣國際化加薪添柴。
南華早報報導,多位參與秋季廣交會的大陸出口商表示,有愈來愈多海外貿易商,特別是來自東南亞、中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客戶,主動提出使用人民幣結算貿易訂單。
廣交會是大陸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的外貿交易會,也是大陸外貿風向球。報導引述參展的大陸柴油發電機製造商表示,該公司過去兩年人民幣結算量明顯上升,尤其來自印尼、馬來西亞以及哈薩克等中亞國家的客戶都要求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目前該公司人民幣結算的占比已上升至1到2成,而去年占比還不足10%。
大陸國有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9月公布「2025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再加上關稅壁壘的上升以及美國利率週期的波動,促使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逐步減少在國際交易中對美元的依賴,因此加速使用本幣和區域貨幣進行貿易和投資結算。
報告指出,這一趨勢在全球南方經濟體尤為明顯。東南亞、中東、非洲和中亞國家愈來愈接受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報告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去年全球南方經濟體外匯存底的美元占比降至58%,較2020年下降七個百分點,創20年來新低,可看出去美元化的整體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19日才公布,隨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愈加完善,也激勵跨境支付交易大增。
人行指出,截至今年9月,CIPS已接入1,700多家境內外機構參與者,業務觸達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法人機構。2024年,CIPS處理跨境業務人民幣175兆元,年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