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收緊稀土出口管控措施,引起多國反彈及產業界恐慌。投行高盛發表報告示警,指稀土及其他關鍵資源的全球供應鏈面臨日益嚴峻的風險,若依賴稀土元素的行業遭遇10%的供應中斷,可能造成1,500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損失,並帶來通膨壓力。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9日宣布大幅升級稀土出口限制,還祭出「0.1%稀土條款」,指任何非中國公司在海外生產的產品,只要含有源自中國的稀土成分,價值占產品總價值0.1%或以上,就必須向中國商務部申請許可,震撼全球市場。
高盛報告顯示,2024年稀土市場規模達60億美元。中國在稀土多項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更點出釤、石墨、鑥和鋱特別容易受出口限制的影響。
釤用於耐熱釤鈷磁鐵,是航空航天和國防的關鍵材料。廣泛使用的鑥和鋱的供應中斷則會帶來GDP損失風險。
高盛表示,鈰和鑭等輕稀土是未來限制措施的目標,因為中國在輕稀土的提煉和開採亦占據主導地位。高盛還預測,對磁鐵製造至關重要的釹鐠氧化物(NdPrO)將面臨供應短缺。
高盛表示,澳洲萊納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 Ltd)和比利時化學工業巨擘索爾維(Solvay)等西方生產商可以緩解稀土短缺問題,但對中國的依賴仍然很大。
雖然各國都在爭相建立獨立的稀土和磁鐵供應鏈,但高盛認為障礙重重,包括面臨地質稀缺性、技術複雜性和環境挑戰。重稀土元素在中國和緬甸以外的地區尤為稀缺,大多數已知礦藏規模小、品位低或具有放射性,且開發新礦需要八至十年時間。此外,提煉稀土元素需要先進的專業知識和基礎設施,建設週期通常為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