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16傅沁怡/台北報導

美盯勞動人權 KPMG直指衝擊三大產業

林泉興:「勞動人權」已成全球供應鏈管理核心議題,一般製造業、石化、鋼鐵等高敏產業影響相對大

image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合夥人林泉興。圖/顏謙隆
盡職調查六大步驟

 對等關稅和232條款之外,美方近日再盯上輸美廠商勞動人權問題,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合夥人林泉興指出,科技、半導體等電子製造業者雖壓力最大、但因長年準備度高,相對能因應;一般製造業因欠缺資訊和資源、痛苦度會較高;石化、鋼鐵等高敏產業則有可能腹背受敵。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以輸美商品涉及五項與勞動人權相關疑慮,對台灣廠商發出暫扣令。林泉興點出,這是CBP 2025年,除了韓國和中國,發布的第三起暫扣令,凸顯「勞動人權」已是全球接單的核心議題,企業面臨更高的合規要求。

 林泉興分析,過去CBP的53件暫扣令中,42件針對中國廠商,這次台灣廠商暫扣事件,究竟是單純不合規,或者與關稅談判有關聯性,目前還須觀察後續,但就全球推動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與即將上路的不平等及社會相關財務資訊揭露架構(TISFD)來看,對企業供應鏈中的人權保障與盡職調查要求日益嚴格,已是趨勢。

 林泉興強調,台灣以進出口貿易與中小企業代工、外銷為導向,面對各國勞動人權規範要求鬆緊不、供應鏈層級複雜、資訊透明度不足等挑戰,企業須先找出最大公約數,以比較嚴格的標準來自我比對、改善。台灣修法進程可能沒這麼快,但面對歐盟、日本、加拿大可能跟進,企業內部管理必須走在法律前面。

 投資人與國際品牌對企業ESG表現愈加關注,勞權將直接影響企業估值與合作機會,使得企業面臨雙重壓力,但企業在揭露改善進度時,常面臨「如何量化與驗證」兩大問題。林泉興建議,企業可參考盡職調查步驟,定期循環檢視,協助自身及供應鏈建立符合永續規範的韌性體質。

 林泉興提醒,國際關注勞動人權的焦點主要在強迫勞動、過度工時、勞工居住條件和招募過程中的剝削行為等,台灣企業落實勞動人權最常忽略的環節,包括移工招募的流程不夠透明、仲介費結構不合理、宿舍管理未符標準等。

 若依產業別來看,電子製造、食品加工、金屬加工、紡織與農業等產業,因高度依賴外籍勞工與出口市場,比較容易踩雷,其中科技、半導體等電子製造產業可說面臨最大的壓力,但因長年準備得以應對;反而是其他一般製造業痛苦度會比較高。

 KPMG安侯永續協助企業導入接軌IFRS S1/S2,未來將面對持續發布S3:自然、生物多樣性相關和S4:人權與社會不平等相關議題,建議進出口貿易相關製造業可採三步驟,第一:先內部體檢找出和國際準則間的落差,進而訂定管理機制;第二:內部稽核與後續預防減緩等措施須定期執行;第三:得留存上述記錄,涵蓋第一階到第三階客戶、供應商往來互動等等。

 林泉興表示,台灣從電子業乃至運輸、百貨零售業,製造業與營建、建築產業等,都已開始注意相關勞動人權議題,但企業仍常見四大疏漏,一是契約文件有漏洞,例如仲介費和扣留薪酬;二是缺乏申訴管道和工會;三是缺少第三方佐證和查驗證明;四是配套和後續改善機制不夠完整。建議企業必須盡可能符合工協會和供應鏈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