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內需疲軟,深陷通縮危機。大陸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3%,遜於預期且連續兩個月負增長。專家表示,數據支持進一步採貨幣寬鬆,但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將在10月底「習川會」後再採取行動。
大陸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大陸CPI年減0.3%,其中,食品價格年減4.4%,非食品價格年增0.7%。
大陸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9月消費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1%,漲幅連5個月擴大。生產者物價指數(PPI)9月年減2.3%,降幅比8月收窄0.6個百分點;今年前9個月PPI下滑2.8%。至於9月PPI降幅收窄至七個月最小,除因去年基數走低之外,各項宏觀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反內捲」帶動相關行業價格降幅收窄。此外,產業結構升級和消費潛力釋放,帶動相關行業價格上揚。
然而,大陸內需疲弱、房市不振等內部困局未解,加上中美貿易戰衝擊出口,拖累近月主要經濟數據下滑。各大投行對大陸經濟預測報告普遍持謹慎態度,認為下半年仍將面臨挑戰,人行有望降準、降息,運用適度寬鬆貨幣工具穩定經濟。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表示,9月食品價格CPI的拖累蓋過非食品價格的上漲。儘管數據已支持官方進一步貨幣寬鬆,但人行可能會等到可能舉行的「習川會」後再行動,以保留寬鬆政策作為談判不利時的應對措施。
野村預計,大陸10月CPI年增率變化有望轉正,主因低基期和食品價格因農曆錯位效應改善所推動。但單靠「反內捲」不能推動重新步入通膨,大陸未來數月經濟仍可能面臨多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