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15蘇崇愷/綜合報導

陸追趕美 加速部署低軌衛星

「中國版星鏈」上海垣信啟動人民幣50億~60億元融資,明年底前擬發射逾600顆衛星

image
中國正傾力追趕美國在低軌衛星通訊領域的領先地位。圖/美聯社
近六年中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

 中國正傾力追趕美國在低軌衛星通訊領域的領先地位。陸媒報導,有「中國版星鏈」之稱的衛星營運商上海垣信正啟動新一輪規模達人民幣(下同)50億元至60億元的大型融資,並計劃在2026年底前完成逾600顆衛星的發射部署,全面加速追趕進度。

 界面新聞報導,低軌衛星通訊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各國業者紛紛加速發射衛星,以搶占有限的軌道與頻率資源。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規定,衛星資源的分配與使用權有嚴格的時限,若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足夠數量的衛星部署,將可能喪失已申請的資源,這也使得這場「太空卡位戰」更顯激烈。

 相較之下,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鏈計畫進展迅速,截至2025年8月,星鏈已發射8,926顆衛星,預計在年底前就能達成1.2萬顆的目標。

 而中國的主力則為中國星網的「GW星座」與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但目前兩家業者已發射的衛星總數都不到100顆,與SpaceX存在巨大差距。

 為彌補落後的進度,中企正全力加速部署。產業鏈人士透露,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目前約有90顆在軌衛星,目標在2025年下半年達到108顆,2026年底大幅提升至648顆,並計畫在2030年後,將衛星總數擴展至1.5萬顆。

 為此,上海垣信正積極尋求資金。該公司目前投前估值已超過400億元,並在2024年2月完成創下中國衛星產業單輪融資紀錄的67億元A輪融資。

 然而,根據其2023年財報,公司營收僅283萬元,虧損則高達4.88億元,顯示仍處於高度資本投入的燒錢階段。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發射衛星的速度緩慢,關鍵原因在於尚未掌握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技術。目前仍依賴一次性火箭,不僅成本高昂,也拉長發射的準備週期。反觀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其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是其能夠低成本、高效率部署大量衛星的主因。

 隨著全球5G建設趨於飽和,衛星通訊被視為下一代通訊技術的關鍵。市調機構銳觀諮詢預測,2025年中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376億元,年增6.4%,顯示其巨大的商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