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15袁延壽/台北報導

紡纖業領導人看景氣:已是谷底 將好轉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紡纖業大佬對明年景氣看法

 2025年台北紡織展(TITAS)14日登場,儘管台灣紡織產業目前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對岸產能過剩與低價全球銷售,及來自美國關稅壓力,不過國內紡纖廠領導人,包括新纖董事長吳東昇、南紡董事長侯博明、台塑集團總裁吳嘉昭、力麗集團董事長郭紹儀、集盛董事長蘇百煌等人都認為,關稅對景氣的影響將會逐漸淡化,現在已是谷底了,再壞也不會比現在壞了,相信明年會逐漸好起來。

國內紡纖業者分析,從目前全球品牌服飾廠的下單量能來看,紡纖廠明年的營運格局還是呈「上瘦下肥」,上中游的聚酯、尼龍、加工絲廠的營運、訂單量及價格都還不穩定;成衣等下游廠家的前景,則是審慎樂觀。

紡纖業領導人指出,大陸產能低價傾銷,是破壞市場的最大主因,國內供應鏈不能「硬碰硬」,要從創新、高值化、永續機能、特殊產品研發才是主軸。

吳東昇指出,今年國內的紡纖產業受到關稅的衝擊,加上國內部分紡品被中國大陸滲透、市場競價,產業陷雙重夾擊,整體景氣可說是DOWN到谷底。

不過,隨著關稅影響地淡化,加上紡纖廠自我的營運調整,吳東昇認為,現在應該就是谷底,未來不會更差了。「總會找到出路的」,明年預期就可以逐漸恢復。

力麗、力鵬集團董事長郭紹儀表示,今年再差也就這樣了。隨著客戶對關稅的接受度穩定,已見下單動能,明年應該會慢慢好起來。

吳嘉昭表示,紡織產業仍然要朝創新前進,機能性、特殊產品研發仍是主軸,此外,工廠的管理方面,要朝數位化、AI前進,整體來說,紡織上游化纖產業如果沒有創新的話就沒辦法生存。

對於明年的景氣,南紡董事長侯博明則相對保守,認為不確定因素還很多。他也提醒,在最艱困的時期,更要謹慎考量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朝更精緻化、高值化創新,同時更要多元化發展轉型,讓企業與時俱進,在谷底重新出發。

尼龍、加工絲大廠集盛集團董事長蘇百煌指出,危機就是轉機;現在的谷底,更是檢討、改造企業體質的最佳時機。面對大陸尼龍產能對外傾銷,集盛一方面減產因應,一方面發展高值化產品,如MICROFIBER、微纖維等品項,開拓歐盟、日本等市場,目前客戶反應熱烈,預期未來可逐漸在市場打出一條不一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