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無人載具聯盟顧問游富洋指出,台灣無人機產業正快速轉型,聯盟會員已近500家,其中約100家為上市櫃公司。他分析,目前產業焦點已不再侷限於零配件,而是朝向「模組化」發展,包括影像視覺、操控、馬達電池、動力及電力系統模組化,這將是未來競爭核心。
在軍用市場,陸軍徵求多軸構型訓練用無人機,需具備超廣角攝像功能、1080P影像、2公斤以下重量及15分鐘以上續航能力,同時支援自動返航、GPS模式與姿態定高功能,反映國軍對無人機實用化與智能化的需求提升,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也呈現穩健成長,2025年規模達168.9億美元,至2030年預估將突破247億美元,隨科技演進具偵察、情報與自主攻擊等複合功能。
游富洋指出,台灣無人機已大量出口至波蘭,若結合自動化進攻防守的軟體,國內軟體業可望拓展國際軍事市場。
國內廠商如銘旺科技已成功開發「彈簧刀」戰術型無人機,完成全自動導控與攻擊測試,並取得海外長期合作訂單,智邦則整合跨平台通訊技術,開發低延遲、抗干擾飛控系統,強化本土供應鏈競爭力。
在關鍵晶片與感測器方面,中光電與芯鼎合作AI影像平台,計畫開發可量產6奈米AI影像晶片,整合ISP、NPU與GPU,支援1億畫素拍照與8K錄影,優先導入警政與國防市場,預期三年累積產值達10億元,台廠包括全新、穩懋及宏捷科具備飛時測距(ToF)技術,未來可進軍蘋果機器人市場,拓展民用及工業自動化應用。
游富洋強調,國內供應鏈已形成整機製造與關鍵組件兩大類,整機廠如中光電、雷虎、長榮航太、碳基、智飛及神通具實力,再入選機率高;組件廠三光、邑錡、融程電與義隆等掌握核心技術,未來可望爭取更多市占,整體而言台灣無人機產業已步入模組化、智能化與國際化新階段,軍民市場雙引擎驅動下,全球商機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