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OpenAI與超微、輝達、甲骨文和CoreWeave等AI設備商,已累計簽署近1.1兆美元協議,來為其AI模型提供算力。由於相關協議透過採購和認股權證等方式讓設備商利益跟OpenAI未來獲利能力綁一起,令外界憂慮AI泡沫可能愈吹愈大。
OpenAI透過這些交易,在未來10年取得至少20GW算力,相當20個核反應爐的發電量。其高層按目前電價評估,每1GW算力部署成本約500億美元。
OpenAI在1月跟軟體銀行和甲骨文等合作發動「星際之門」計畫,承諾為美國AI基建投資5,000億美元。以1GW算力成本計算,單就這筆投資額來看,僅能滿足10GW算力。
儘管OpenAI營收預測不斷上升,但跟其投入AI基建的資金相較仍落後太多,令人憂慮其財力能否支撐。光是其預測AI基建將燒錢1,550億美元,就較原先預期增加800億美元。
投資銀行D.A. Davidson分析師路里亞(Gil Luria)估計,OpenAI今年可能虧損約100億美元,認為它未有足夠資金或現金流,來兌現合約裡的龐大交易額。
里亞直言,矽谷作風是假裝自己能做到並成功,讓大家捲入其利害關係裡。現在已有多家大企業跟OpenAI牽扯更大利害關係。
儘管有諸多疑慮,但OpenAI已是市場裡的AI巨人,其任何行動與決定都能撼動多個類股乃至個股,像跟超微的合作協議,讓後者股價6日狂飆約24%。同樣合作題材利多也令甲骨文股價過去光是一天就瘋漲36%。
OpenAI與更多科技巨擘深化利害關係,就愈令人擔心AI產業泡沫惡化。因為專家質疑OpenAI的資金來源,其目前財力無法應付逾1兆美元投資。
與此同時,投資人也擔心目前美國經濟成長,其實是藉由AI資料中心相關支出來支撐,若其中一個環節出狀況,就可能引發嚴重的骨牌效應。
市場開始有人提出警訊,目前AI投資熱潮可能正重演當年網路泡沫的戲碼。當美股走勢極依賴重押AI的族群股價表現時,一旦任何AI獲利能力前景不如想像,就會對美股短線走勢構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