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9陳碧芬、吳承勳/綜合外電報導

諾貝爾化學獎 表彰三學者

image
2025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日本化學家北川進(左起)、英國化學家羅伯森和美國化學家亞基共獲殊榮。圖/美聯社

 諾貝爾化學獎8日揭曉,表彰北川進(Susumu Kitagawa)、羅伯森(Richard Robson)以及亞基(Omar M.Yaghi)三位學者,為「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發展做出的貢獻。

 諾貝爾獎官網公告,這三位科學家創造的分子結構有著巨大的空間,可使氣體和其它化學物質自由流動,這些名為MOF的分子結構,可用於在沙漠中空氣中獲取水分,也可以捕捉二氧化碳、儲存有毒氣體或催化化學反應。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拉姆斯特倫(Olof Ramstrom)以更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解釋該分子結構,他說:「MOF就像是《哈利波特》中,妙麗施展無形伸展咒過的手提包,能夠在極小空間內,容納大量的氣體。」

 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有望解決地球正面臨的重大問題,像是捕捉二氧化碳以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利用化學方法減少塑膠污染等。

 此次諾貝爾化學獎與台灣學界頗有淵源,例如在京都大學擔任教授的北川進,今年3月曾訪台參加化學年會,與中央大學氫能研究中心互動頻繁。

 另一位獲獎者亞基,則是在2024年時榮獲唐獎永續發展獎,並至新竹高中演說,勉勵學生擁抱對科學研究的熱情。他以MOF為根基,開創「網格化學」(Reticular Chemistry),對碳捕集、氫氣儲存及乾旱地區集水等永續發展領域有重大貢獻。

 在諾貝爾化學獎公布現場,北川教授接受英語越洋電話採訪時發表感言,他說:「我的夢想是捕捉空氣,然後將空氣分離成像是二氧化碳、氧氣、水等物質,接著利用再生能源把這些物質轉化為可用的材料。」顯示北川教授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

 諾貝爾獎將於9日將公布文學獎得主,至於因為美國總川普極力爭取獲獎,而備受矚目的和平獎則將於10日揭曉,經濟學獎將需要等至13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