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內部(Fed)對降息幅度多寡的鷹鴿之爭,因美國政府關門欠缺關鍵數據參考而加劇。Fed新科理事米蘭支持繼續降息,但是堪薩斯與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顧慮通膨,對降息持謹慎態度。
被視為川普總統人馬的米蘭(Stephen Miran),7日出席紐約管理基金協會主辦的2025政策展望會議時重申,他期待利率達到「中性」水位的速度,比其他Fed同僚快。
米蘭表示,中性利率相較一年前向下滑動,貨幣政策比幾個季度前更具限制性,他預估實際中性利率在0.5%。他上月首度參與政策會議表決,在一片降息1碼聲中,獨排眾議主張降兩碼。
他認為Fed的雙重使命,也就是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之間,未如部分Fed官員所憂心的存在嚴重衝突。反倒是人口成長放緩、川普總統關稅政策對通膨影響有限等因素,意味Fed可持續降息。
但堪薩斯聯準銀行總裁施密德(Jeff Schmid)主張應更關注通膨,他6日指出當前利率水平恰到好處,對經濟「略具限制性」。他在堪薩斯的演講補充提到,「通膨仍過高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抑制需求成長,為擴大供給及紓解經濟中的物價壓力預留空間。」
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對通膨和勞動市場都表達不安。他表示,就業市場放緩,通膨率停滯在3%左右,經濟數據正在發出停滯性通膨訊號。
他說最大的問題是,「關稅引發的通膨是暫時性或難以擺脫?現在下定論為時過早。」
Fed決策官員大多仍對過快降息謹慎以對。部分官員認為,Fed對關稅可能帶來物價持續性上漲的壓力須有所警惕。另有官員指出,通膨已連續多年高出聯準會2%目標,有必要對物價反彈保持警戒。
即便美國勞動市場放緩,促成Fed上月基於「風險管理」降息1碼,對通膨的顧慮可能抑制部分官員進一步降息的意願。
如今又有美國政府停擺攪局,數個政府統計機構暫停發布重要經濟數據,讓依賴數據制定政策的聯準會,在本月28~29日例會決策更加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