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8蘇崇愷/綜合報導

憂斷鏈 陸加速擴建儲油設施

外媒引述產業數據指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中國大陸,正加速擴建原油儲備設施,以強化能源安全。這項行動在2022年俄烏戰爭後更顯急迫,並於2025年顯著加速。

 市場分析,中國大陸大規模的戰略囤油,正吸收全球過剩產能,為疲弱的國際油價提供有力支撐。

路透報導,中國高度依賴海運進口原油,這點被視為其戰略上的弱點。為緩解此風險,中國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擴大戰略儲備、尋求多元化的進口來源,並維持國內產量穩定。

早在2006年,中國就建立首座戰略儲備基地,但近期的擴建浪潮,主要催化劑是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全球能源流動混亂。該戰事引發的連鎖制裁,凸顯中國石油進口供應鏈的脆弱性,促使中國自2023年底起,已悄悄指示國有企業加速囤積石油。

報導指出,包括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在內的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將在2025年至2026年間,於11處地點新增至少1.69億桶的原油儲存容量,其中約3,700萬桶的容量現已完工。一旦所有新設施落成,將可儲存相當於中國兩周的原油淨進口量,規模相當可觀。

數據顯示,這波儲油設施的建設正在加速。光是2025年至2026年這兩年計畫新增的容量,就幾乎追上過去五年所增加的1.8億至1.9億桶。

 標普全球大宗商品資訊9月估計,2025年以來,中國平均每日囤油量達53萬桶。市場預期,在近期國際油價低於每桶70美元的推動下,這波囤油潮至少將持續到2026年第一季。

在全球市場層面,中國的擴大儲備舉動,正有效消化市場的過剩供應,特別是在產油國聯盟OPEC+逐步退出減產之際,為承壓的油價提供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