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8張漢驊/綜合報導

陸今年GDP增長 世銀估4.8%

相較4月預測的4%大幅上修,接近官方目標;示警中美貿易戰仍對出口和企業投資帶來壓力

image
圖/新華社
各機構對2025年中國GDP增長預測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整體經濟前景上調帶動下,對中國大陸2025年國內生產總額(GDP)成長率預測,由今年4月預測的4%大幅上修至4.8%,接近中國政府設定的5%年度成長目標。報告提醒,儘管政策刺激和內需回升短期支撐經濟成長,但中美貿易戰引發的不確定性,仍對出口和企業投資帶來壓力。

 世界銀行7日公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半年期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在官方政策支持下,包括2024年底啟動的刺激措施,以及今年以舊換新計畫,短期內推升零售與出口表現,但可能在明年逐漸消退。

報告指出,除持續推動以舊換新計畫,助長零售業績,中國出口表現仍維持上升態勢,主要受惠於對東南亞及歐洲的出口增長,部分抵消對美出口大幅下滑的衝擊。此外,部分企業為應對關稅上調提前備貨,也支撐了出口成績。

報告指出,出口增長幫助中國抵消國內經濟增長拖累因素,包括房地產持續下滑及消費不振。不過,這股動能預計將放緩。世界銀行預測,中國2026年GDP成長率將下降至4.2%,部分原因是出口增長減緩。經濟學家預期,北京將逐步收緊刺激措施,以避免公共債務快速上升,而中國經濟整體增速也將低於過去高速擴張水準。

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投資在今年前八個月下滑12.9%,相較前七個月的12%下滑幅度擴大。

此外,報告指出,2025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整體經濟預計成長4.4%,較先前上調0.2個百分點;2026年則維持4.5%的成長預測。世界銀行將經濟動能疲弱的原因歸結為全球貿易壁壘上升、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印尼及泰國的政治動盪,加劇企業觀望態度,使資本支出縮減。

在就業方面,報告顯示,中國每7名年輕人就有1人失業,科技衝擊及人口老化問題對經濟構成挑戰。世界銀行提到,中國新創企業創造就業僅增加4倍,美國則是7倍,反映國企占比較高,對就業結構造成影響。

報導稱,今年全球經濟持續承壓,美國高關稅政策對亞洲出口型經濟體造成衝擊。中國9月工業生產及零售銷售增速創近一年新低,其他經濟指標也顯示,中國經濟離強勁復甦還有很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