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7楊絡懸/台北報導

水冷唱主調 台散熱鏈齊高歌

奇鋐、健策、雙鴻等從水冷板、快接頭到側邊櫃模組全面推進,第四季起可望迎來營運高峰

image
AI伺服器功耗節節攀升,傳統氣冷已難以應付熱能壓力,水冷技術進入主流戰場。隨輝達GB系列與Rubin平台功率動輒突破百千瓦級,水冷設計已成雲端業者標配;散熱台廠如奇鋐(3017)、健策(3653)、雙鴻(3324)等集體上攻,從水冷板、快接頭到Sidecar(側邊櫃)模組,甚至微通道蓋板(MLCP)全面推進,第四季起可望迎來營運高峰。圖/美聯社
台系散熱廠商近季營運成績

 AI伺服器功耗節節攀升,傳統氣冷已難以應付熱能壓力,水冷技術進入主流戰場。隨輝達GB系列與Rubin平台功率動輒突破百千瓦級,水冷設計已成雲端業者標配;散熱台廠如奇鋐(3017)、健策(3653)、雙鴻(3324)等集體上攻,從水冷板、快接頭到Sidecar(側邊櫃)模組,甚至微通道蓋板(MLCP)全面推進,第四季起可望迎來營運高峰。

 傳統氣冷仰賴風扇與空調排熱,但單櫃功率超過20kW後,散熱成本與PUE(電力使用效率)雙雙飆高。以大型資料中心為例,空調電力約占總耗能三成,導致PUE平均超過1.5,難以達到節能目標,相較水冷利用液體高熱容量導熱,可使PUE降至1.4~1.5,整體能效提升20%至30%,成為AI資料中心降低能耗的關鍵解方。

 研調預期,今年五大CSP資本支出將突破3,500億美元,並以AI伺服器與升級冷卻系統為投資主軸,水冷滲透率加速提升。台廠中,奇鋐與雙鴻產品線涵蓋水冷板、分歧管與液冷模組等關鍵組件,並與伺服器品牌同步進入Rubin平台驗證階段;富世達聚焦水冷模組與快接頭應用,第三季以來出貨動能提升。產業人士表示,相關水冷需求可望於第四季放量,全年成長動能明顯優於傳統產品。

 系統整合領域,台達電扮演關鍵,其Sidecar水對氣冷卻系統,能在不改變既有結構下導入水冷技術,為現階段過渡方案主流,GB系列伺服器單櫃熱功耗設計約140kW,Sidecar可依配置一對一或二對一對應,有效降低空調負載並提升系統穩定性;光寶科則以電源與結構件整合優勢,亦積極布局水冷,未來有機會切入AI伺服器Sidecar或冷卻分流模組供應鏈。

 市場目光聚焦晶片級散熱,健策因長期深耕均熱片,並與晶圓及封測廠合作,有機會在MLCP上扮演主導角色,並切入Rubin與Trainium等新世代平台。MLCP可將冷卻液直接導入均熱層,縮短熱傳路徑、提升冷卻效率,成為AI晶片散熱下一階段演進方向。隨水冷方案大量導入,台灣散熱供應鏈正逐步從單一零件製造,走向整體熱管理方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