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7顏瑞田/高雄報導

建商公會:速闢暫時堆置場

 據官方統計,高雄公共工程、民間建商的營建工程,每年約產生445萬立方公尺的土方,在美濃大峽谷之亂後,建商公會建議,要從建置短期堆置場、重啟填海造陸、修改廢棄物清理法等多面向著手,將B1到B7視為廢棄物的項目,進行資源清理、回收再利用,透過短中長期的措施,解決土方和營建廢棄物的出處。

 高雄建商公會幹部指出,為解決當前高雄土方和營建廢棄物清運全面停擺的困境,必須在極短期內開放暫時的堆置場,讓土方和營建廢棄物有去處。

 但高雄營建工程土方和廢棄物年產出量相當龐大,因此,中央與地方應該合作,在高雄外海重新啟動填土造陸,甚至先行填土造陸之後,作為未來可能新建高雄國際機場的備用腹地。

 公會幹部說,長遠之計,需要修改廢棄物清理法,將B1到B7被歸類為廢棄物的品項,包括紅磚、砂石等,重新分類,並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據了解,台灣港務公司目前正規劃「洲際外海圍堤工程」,準備送環評,規劃填海造陸500公頃,作為中油LNG儲槽、新能源開發基地。這個位於第七貨櫃中心南邊的位址,未來在填海造陸過程中,將可允許高雄的土方傾倒回填,在期程的預估上,最快也要2028到2029年才能開始接收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