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正值「十一」黃金周期間,在「以舊換新」政策推波助瀾下,加上華為、蘋果(Apple)等品牌推出新機,深圳華強北數位市場買氣回溫,熱門商品中,以手機與人工智慧(AI)穿戴設備為兩大焦點,其中AI眼鏡的銷售熱度超乎預期,正快速從小眾科技圈擴散至大眾市場,成為消費新寵。
根據陸媒藍鯨新聞6日報導,華強北遠望數碼商城銷售員表示,iPhone 17系列仍維持高度關注,但不同版本價格分化明顯。
以512GB版iPhone 17報價7,950元人民幣(下同)為例,17 Pro為10,700元,頂配2TB版Pro Max更高達17,650元。雖部分熱門機型仍須加價30至450元不等,但相較9月19日首發時,全線溢價400至1,300元的盛況,已明顯下滑。
業者指出,熱銷型號供應仍緊俏,深圳區部分iPhone 17 Pro系列官網交貨期已排至10月底。由於官網供貨有限,線下現貨便有了加價空間。
相較之下,受惠於「以舊換新」補貼及廠商讓利,華為、榮耀、OPPO與vivo等本土品牌線上、線下管道均出現5%至15%不等折扣。
然而,與手機市場的「紅海」競爭不同,AI眼鏡崛起為華強北新興熱門商品。根據觀察,賽格廣場與華強電子世界內,約七成智慧穿戴門市將AI眼鏡列為主打商品。
價格快速下探是推升熱度的主因之一。支援即時翻譯、拍攝及可變色鏡片的高配版AI眼鏡,之前報價在700至800元,現已降至350元,批發價甚至低到200元。業者稱,「該價格產品已可比擬小米售價超過2,000元的款式」。
AI眼鏡價格下滑與供應鏈快速擴張有關。
立訊精密今年昆山超級工廠自3月投產後,月產能從80萬副提升至180萬副,全年預估達2,000萬副,占全球約20%。
雖然單品利潤率從25%降至15%,但銷量倍增,使業者轉向以用戶規模為核心的「後端服務變現」模式。
IDC與CCS Insight預測,隨核心零組件成本持續下降,AR實景導航與多語即時對話功能再升級,至2027年AR+AI眼鏡全球出貨量可望達3,000萬至4,000萬副,成為消費電子市場下一個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