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將於2026年元旦接軌IFRS 17與ICS新制,壽險業高層分析,金管會一定會讓所有的壽險公司在首年能順利「all pass」,但即使如此,接下來挑戰才正要開始。在國際金融市場出現風吹草動時,資本不足的壽險公司更易面臨困境,因此,壽險業不只需要金管會的「政策支持」,也得努力「增資」自救。
壽險業高層說,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過往銷售的高利率保單因解約率低,保單遞減速度緩慢,接軌導致的淨資產缺口影響年度較大,加上新台幣保單面臨資產負債幣別錯配問題,在新台幣及美元利率變動不一致時,會導致壽險公司出現損益波動風險,這樣的結構問題仍需更多時間、集思廣益,才有辦法找出最妥適的解決方案。
壽險業高層表示,在接軌兩大國際制度下,壽險業者不僅是追求財務報表上的獲利與資本數字,還要持續推動可強化長期健全的經營政策,才能真實改善壽險業的財務體質。
另外,就中長期而言,緩解壽險業經營問題的最根本方法,是讓壽險業透過業務推動持續的實質獲利,並適時適當適量的用以強化資本,以改善體質;因此,台灣壽險業2026年施行ICS新制,可視作台灣保險公司強化資本體質的「起點」而非「終點」。
此外,壽險業高層也表示,金管會給予合適的過渡期間,要求業者務實的逐步按計畫分年強化資本結構,除可顧及執行可行性的現實面外,也是考慮到市場必須朝向高標準資本標準前進的目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