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對等關稅第五輪諮商甫落幕,據悉,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的談判團隊仍在積極準備下一輪實體諮商或視訊會議,力拚10月底前有具體成果。另據悉,我方拋「台灣模式」東拓對美投資,其中金融協助部分,擬匡列一筆額度,協助赴美企業給予信用保證或低利融資,不只由輸出入銀行承作,政府擬結合公股行庫力量,預計赴美「投資」加上「融資」額度,有望上看約4千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底「川習會」在南韓慶州登場,10月底前台美對等關稅諮商能否進入總結性會議仍有諸多不確定變數。惟知情人士表示,十月底前談判團隊仍須和美方相關部門積極洽談。
川普將貿易協議與鉅額投資掛鉤,以錢換取15%關稅,日韓歐盟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3,500億(另造船1,500億)、6,000億美元,都是由政府直接出資,據了解,美方本擬如法炮製,要求台灣比照,但我方並未妥協。
針對美方期待台企半導體供應鏈擴大投資,台灣提出有別日韓歐盟方案的「台灣模式」,以產業自主投資規畫為主,搭配政府金融信保,美台共同合作開發產業聚落,其中產業聚落,經濟部擬主導攜手電電公會合作,德州、亞歷桑那州都是可行地點。
據悉,企業自主投資除台積電1,650億美元外,周邊包括組裝、材料、設備、伺服器、IC設計、封裝測試及製造等上中下游擬赴美供應鏈,合計投資金額應會超過2千億美元,但很難達3、4千億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我方擬以投資搭配金融協助,作為台灣模式策略,會匡列一筆金額協助赴美企業信用保證或低利融資。據悉,「投資」加「融資」金額,合計約有3~4千億美元。未來不僅輸銀行可以承作,擬號召公股行庫加入行列。但投融資最終規模多少,要視美方是否買單而定。
據悉,金融協助構想來自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及中東歐投融資基金做法。前者由國發基金匡列一筆專案貸款額度,由公民營行庫承作,政府補助銀行手續費,及融資優惠利率,貸款可用於興建廠房、購置機器設備,及中長期營運周轉金,例如台商回台3.0匡列7,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