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3張漢驊/綜合報導

傳陸限購諾基亞、愛立信設備

 中國政府在推動科技供應鏈本土化之際,也著手進行科技基礎設施「去西方化」,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已開始限制歐洲電信設備商諾基亞(Nokia)與愛立信(Ericsson)在中國電信網路中的使用比例,這兩家在中國的市占率已跌至4%。

 報導表示,具有國企背景的資訊科技(IT)設備採購單位,近期已加強審查外國廠商投標案,並將相關合約送交網信辦(CAC)進行「黑箱」式的國安審查,經常耗時三個月以上,外商既不清楚評估方式,最終即便獲准,也因程序冗長而在競標時落後中資對手。分析人士表示,「若中國以國安為由進行審查,為何歐洲沒有採取對等措施?」

 北京對歐洲供應商的限制,正好呼應歐洲多國對華為、中興等中國電信設備商提出的國安疑慮。不過,歐洲各國實際採取的限制行動有限,華為與中興在歐洲的市占率仍維持在30%至35%,僅較2020年下滑5至10個百分點。

 根據研究機構Strand Consult的數據,儘管柏林計劃到2029年逐步汰換高風險供應商,但德國目前的5G設備中,59%來自中國廠商。

 中國2022年修正網路安全法之後,規定「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採購若涉及潛在風險,必須送交網信辦審查。國營買方現在要求投標廠商提供零件組成、在地化比例等詳細資料,甚至包括在中國的研發細節。最終由網信辦決定是否准予採購。

 分析指出,隨著中國對採購限制不斷趨嚴,諾基亞與愛立信在中國行動通訊網路的合計市占率,已從2020年的12%,崩跌至去年僅剩4%。兩家公司在中國的營收均持續下滑,諾基亞的中國收入更是自2023年以來呈現兩位數跌幅。

 歐盟中國商會近期指出,中國在IT與電信領域的本地化要求,對歐洲科技企業構成「生存威脅」。該會調查顯示,將近四分之三的會員企業因相關限制而失去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