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說明赴美打造台灣產業聚落相關事宜,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與緯穎董事長暨策略長洪麗寗均樂觀以待,施振榮認為,產業生態系與經驗輸出,可視為「國力延伸」及台灣價值的擴大;洪麗寗指出,供應鏈愈是聚焦、愈接近客戶或市場是好事。
童子賢則表示,美國科技園區有競爭力,對台灣發展好壞,目前還無法斷言,不過,任何合作須以台灣立場判斷,對台灣資源、產業、未來正面,這樣才能被台灣人民所接受。
童子賢透露和碩當初墨西哥和印度設廠時,都自行設法解決供電供水,像是要花費數億元自行拉幾公里的電纜,用水也要自己挖井。所以,若美國能建立一個完善的科學園區或聚落,當然有它的方便性和競爭力。
童子賢分析,如果這項計畫方便台廠進駐後很快發揮生產力,並提供進駐員工家屬醫療、教育等協助,且有類似台灣科技園區的免稅制度的話,相信一定是會有競爭力。且美國是科技、軍事經濟大國,應該其民主同盟伙伴共榮共行,而非自己往前衝,台灣在提供資源時也應要思考是否有正面助益,如此一來產業界和人民才比較能夠接受相關規劃。
洪麗寗則從產業角度出發,認為對台廠而言,供應鏈愈是聚焦、愈接近客戶或市場是好事,且目前各台廠在美國布局亦多已定調,緯穎也將持續評估投資布局,做好萬全準備。洪麗寗解釋,產業界其實很難預測協定最終走向,但理解美國川普政府對於產業回流的決心,如果未來真的出現課稅情況,並要求部分產能移回美國,會和客戶深入討論。這不只是單一公司的課題,而是全球產業鏈共同要面對的挑戰。
施振榮認為,以台灣模式將成功的科學園區管理經驗輸出,並在海外形成產業聚落是可行的,也有利提升台灣價值與競爭力。
他進一步表示,台灣的成功經驗不僅是在生產製造,還包括產製、營運的管理和一條龍式的客戶服務等Know-how(專業技術),但台灣本身在土地、水電和人才等方面,都面臨資源不足的大挑戰,因此台廠要擴展市場、服務量能到全世界,勢必要前進全球各重要市場去進行部署。
施振榮亦指出其中挑戰,他以台積電為例,台廠亦可能遇到來自於美國當地的基建、水電和人才等問題,抑或是供應鏈無法集中形成聚落,那麼也無法發揮產業生態系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