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3社論

從超額儲蓄看半導體赴美投資的得失

image
台灣的超額儲蓄成長速度驚人,如今執政當局若能妥善規畫,既可以做為我方對美談判的籌碼,又可以紓解潛在的泡沫危機,可謂一舉兩得。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主張半導體製造台、美「五五分」,雖然我方表示不會答應五五分,但以美方的強勢,看來半導體及供應鏈赴美加碼投資已然不可免,需未雨綢繆。而要達成盧特尼克的目標,赴美投資規模得超過5,000億美元,台灣能擔的起嗎?

 從超額儲蓄的觀點來看,台灣過去五年(2020~2024)所累積的超額儲蓄高達17兆元台幣,以當前匯率折算已逾5,000億美元,看來我們是有籌碼,可以和美方好好談一談。超額儲蓄是指一國儲蓄被引導去投資(固定資本形成)之後還有餘的閒置資金。這些閒置資金如果未適當運用,常會被拿來炒股、炒房而引發泡沫危機,這也昔日經建會、央行特別擔心而經常示警的。

 以此而言,若這些資金能適度的赴美國擴展半導體事業,未必是壞事,因為如此一來,非僅可以讓台灣龐大超額儲蓄被有效運用,避免泡沫經濟的發生,也可以緩衝美國的談判壓力。

 台灣的超額儲蓄成長速度驚人,自2020年以來年年破3兆元台幣,依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將達4.8兆,明年更上層樓達5.1兆,這意味著台灣的閒置資金愈來愈多,近年各方屢屢對此示警,如何妥善加以引導,已然迫在眉睫。如今,執政當局若能妥善規畫,既可以做為我方對美談判的籌碼,又可以紓解潛在的泡沫危機,可謂一舉兩得。

 從國民所得統計可知,超額儲蓄(S-I)差不多就等於貿易順差(X-M),台灣超額儲蓄之所以年年逾3兆,正是貿易順差飛快成長所致,而讓貿易順差升高的最大貢獻者即半導體業。以去年(2024)而言,我國商品貿易順差806億美元,其中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順差即逾700億美元,再以前年而言,電子零組件的順差更逾900億美元,由此可知,如今台灣超額儲蓄主要的貢獻者正是半導體業。

 儲蓄這個辭彙,很容易讓人以為儲蓄都是來自家庭部門,早年確實是如此,但近年儲蓄最大來源已變成企業了,以過去五年(2019~2023)累計25.6兆的國民儲蓄淨額而言,來自企業儲蓄占51%,家庭儲蓄占43%,另外6%來自政府儲蓄。企業儲蓄持續升高,所謂企業儲蓄主要是指企業的未分配盈餘,企業儲蓄愈多代表愈有實力進行日後投資,以此而言,半導體業在國內投資之餘,又能赴海外開枝散葉,未嘗不是好事。

 觀察當前國際情勢,面對美國的壓力,除非我們有更好的談判籌碼,例如當局願秉持開放心態讓兩岸和諧交流,以陸制美,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台美談判的最佳成果,否則只能追求次佳,而次佳的籌碼就是超額儲蓄。歷年累積的超額儲蓄讓我們可以在與美方談判時,從容因應,當然,我們的超額儲蓄也不可以讓美方予取予求,這正是我方談判代表必須堅持的。

 外界更關心的是半導體赴海外投資會產生什麼結果,不少人憂心會讓半導體訂單被海外分食,從盧特尼克的「五五分」可知,的確會發生這樣的事。然而,如果晶片的餅愈做愈大,情況也就沒有這麼悲觀了,再者,這些出口所流失的收益,並非全然消失,仍會以「國外要素所得收入」的型態回到我們的經濟體系。

 其實,在如今台灣順差過多,引人側目之際,訂單被美國分食,也非全然壞事,因為如此一來台灣對美順差可望縮小,不致老是因為順差而遭美國點名報復。須知,台灣對等關稅稅率之所以高達20%正是對美順差過多所致。對美順差減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新台幣匯率可以正常一點,1980年以來的資料顯示新台幣匯率與對美順差的變化如響斯應,對美順差降低可以緩和台幣升值壓力,對傳統產業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自2009年超額儲蓄破兆以來,如何引導超額儲蓄到民間投資、公共建設以降低泡沫風險,政府一直在努力,只是效果十分有限,這些年超額儲蓄屢創新高更令當局頭痛不已。此次台美談判,也許是個機會,若當局能以宏觀視野規劃,或許在紓解美方壓力之餘,也可以一併解決這個歷來最棘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