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技術之旅ITT 2025首度於美國亞利桑納州舉行,宣示晶圓代工業務今年迎來重要轉折;Intel 18A以晶背供電實現技術領先,供應鏈業者透露,第三季已開始小量出貨美系客戶,明年將進入放量階段;在矽光子(CPO)技術方面,則透過EMIB(嵌入式多晶片互連橋接)先進封裝達成晶片與光子堆疊連接;玻璃核心基板則定位為補強技術,預計2028年導入。
半導體業者分析,英特爾獲得約200億美元注資後,重要技術重新啟動研發動能,加上晶片大廠因供應鏈安全考量開始合作,晶圓代工業務有望重回成長軌跡。法人指出,台廠鑽石碟大廠中砂、玻璃設備廠群翊、玻璃鑽孔廠鈦昇,均可望成為直接受惠者;智原已與Intel 18A製程成功流片,手握先進製程ASIC解決方案。
智原表示,首個採用18A的設計案,為基於Arm CPU的基礎設施平台SoC專案。藉由業界首創的PowerVia及環柵電晶體技術,大幅提升元件庫利用率與整體效能;據悉,最高金屬層數(Metal Layer)將達到19層,其中包含5層晶背(Back-side)結構。
要在維持晶片厚度情況下增加金屬層數,晶圓必須磨薄。鑽石碟為晶圓減薄的關鍵耗材,每一層都需經過CMP(化學機械研磨製程),隨製程演進,耗用量將進一步提升。中砂已成功打入多家晶圓代工大廠,並開始擴大供應美系客戶,持續協助進行驗證與導入。
在矽光領域,英特爾專注與大型關鍵客戶合作,採用客製化的CPO與EMIB結合解決方案。目前英特爾的有機核心基板搭配EMIB橋接路線,已能支援超越9倍光罩尺寸的設計。隨封裝尺寸持續放大、互連線寬縮小至5微米以下,玻璃基板將成為理想解決方案。
群翊在先進封裝領域深耕已久,投入扇出型封裝與異質整合設備,在玻璃核心基板與中介層方面具備金屬化技術,可協助客戶提升TGV(玻璃通孔)良率並達成穩定量產。鈦昇也將於明年擴充TGV設備產線,隨著更多客戶投入,TGV普及速度可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