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在近期的決策上符合市場預期,且在非衰退環境下降息,有利風險資產表現,但聯準會與市場對2026年的降息預期差距較大,可能將導致美國債券殖利率上行的風險。多數外銀看好美國投資級債,並且偏好5年至7年期債券,股市建議視機會增持亞洲(除日本外)股票。
滙豐銀行持續看好美國投資級別債券,隨經濟放援及聯儲局的逐步滅息,滙豐銀認為,中至長存續期的美國國債較具吸引。聯準會進入寬鬆週期,與其他G10央行形成對比,預期美元於年底前進一步走弱,然而,關稅及地緣政治風險仍是重要變數。
渣打銀行分析,聯準會預測2026年將降息一次,但市場預期降息三次,這種對降息預期的分歧,可能會在短期內觸發市場調整,導致美國債券殖利率上行的風險。預估最近幾周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的跌勢將會逆轉,將重整至偏好的5年至7年期債券,同時把握任何盤整或回調的機會增持亞洲(除日本外)股票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過度部位,並增持美國科技股。
星展銀行表示,過去聯準會降息週期開始,通常預示重大經濟衰退,但1995年為少見例外,當時聯準會採寬鬆週期之後並未引發經濟衰退,標普500指數在隨後的12個月內上漲了約13.9%,部分原因是網際網路的興起開啟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由於目前AI相關的資本支出強勁,現在的環境與1995年類似,這也預示著風險資產的表現將具有韌性。
政策和總經不確定性普遍存在,多元化投資組合是關鍵。未來數月風險資產的走勢將是就業和通膨數據間的拉鋸戰,這些數據將決定聯準會後續的政策走向。投資組合應雙管齊下,一是藉著寬鬆政策,布局美國科技類股和新興市場資產;二是以黃金、避險基金和私募資產等另類投資作為政策不確定性的避險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