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全球G2競爭格局下,人才是強國的根本,中國政府推出「K簽證」,猶如戰國時期秦孝公為壯大秦國而頒布「求賢令」的翻版,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半導體自主化,亟需頂尖科研人才。然而,若欲以K簽證取代H-1B,難度頗高,因為持有H-1B簽證的外國人才,逾七成是印度人,其最終目的是成為美國公民。
紐約時報報導,K簽證要取代H-1B的可能性不高。根據美國移民局數據,2024年在美國持有H-1B簽證的人士,高達71%來自印度。此外,近年來中印關係緊張,陸媒報導印媒關注中國新簽證政策的消息後,許多中國網友以帶有歧視性言論,表示不歡迎印度人。
印度分析人士也直言,想以放寬簽證程序來說服印度人才以中國取代美國,吸引力不足。長期為中印企業提供法律諮詢的新德里律師Santosh Pai表示,「他們選擇赴美並不是單純因為拿到簽證,而是為了整體生活方式。他們想去美國工作、生活,最終成為美國公民。」
觀察人士提醒,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半導體自主化,減少對外依賴。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合夥人陳澍直言,「K簽證是為了延攬外籍專才,但目的還是要替中國的(科技)自主發展服務。」
另據路透報導,中國並不缺本土工程師,但外界解讀K簽證是北京想營造「歡迎外資與人才」的姿態。一名就讀四川大學的印度留學生坦言,K簽證對想找更具彈性途徑的人來說,相當吸睛。但K簽證仍有不少不確定性。中國政府僅模糊提及「年齡、教育與工作經歷」要求,卻未說明相關財務誘因、永久居留或家屬簽證安排等。中國原則上不向外籍人士開放入籍,僅在極少數情況下例外。
此外,多數中國科技企業以中文為主要工作語言,非中文使用者可從事的職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