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BC日報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用來評估股市價值的「巴菲特指標」目前已經超過200%,遠超過網路泡沫時期峰值,引發投資人對當前美股過熱的疑慮。
巴菲特指標衡量的數值為美國上市股票總市值(Wilshire 5000 指數)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率。數值越高,則代表股市被高估、有泡沫風險;反之若數值越低,則代表股市被低估,投資人入場時機來了。
巴菲特曾在演講中指出,如果比率降至70%或80%,那麼買入股票可能會對投資者有利,但如果比率接近200%,就像2000年網路泡沫時那樣,那投資人就是在玩火。
當前217%的比例遠高於網路泡沫時期的150%,以及美股疫後飆升時的190%水準。若以2021年美股疫後衝高深跌的近例來看,那斯達克指數在2022年最高曾達15,645點,但之後重挫超過30%,逾5,000點蒸發。
對泡沫經濟研究頗深的金融歷史學家錢斯勒(Edward Chancellor),便在27日投書路透社,指出AI有投資過熱、預期回報過高的現象。他在文中更引述了麻省理工學院報告,表示已將AI融入營運的企業當中,有95%的企業尚未獲得收益。
不過也有投資人對巴菲特指標抱持懷疑態度,表示該指標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具有影響力。
美國在這20年來以來,經濟面已發生重大變動,資產密度降低,而科技、軟體和智慧財產權的產值變強,GNP可能低估了網路和創新的經濟價值,當前的股票市值或許並未高估。此外,巴菲特本人也已經許久未發表他對巴菲特指標的看法。
不過股神雖未開口,但旗下的波克夏公司卻已連續11季淨賣出股票,資產部位現金滿手。該指標雖然可能過時,但投資人仍得參考多方信號,審慎面對股市過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