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30黃有容/台北報導

夜尖鋒供電 3儲能設施備戰

併網型儲能已提前達標,抽蓄水力新機組環評中

 建置儲能系統能改善太陽光電間歇性供電問題、調節夜尖鋒供電能力,目前經濟部規劃三類儲能設施,包括併網型儲能、太陽光電結合儲能系統及抽蓄水力。經濟部能源署表示,併網型儲能2024年底已提前達成2025年的設置目標1GW,另外抽蓄水力亦有大甲溪流域機組處於環評階段。

 經濟部「2024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指出,在全力擴大再生能源設置下,白天在太陽光電挹注出力貢獻最大可達約9,000MW以上,供電狀況可維持充裕,因此後續相關規劃著重夜尖峰供需平衡,包括調配抽蓄水力機組,同時建置儲能系統能亦改善太陽光電間歇性供電問題。

 併網型儲能方面,規劃2025年設置目標1GW,包括由台電自建及採購輔助服務,而台電自建部分已於台南鹽田光電站及路園、龍潭、冬山變電所等自有場地完成共0.16GW。截至2024年底,台電透過電力交易平台向民間採購儲能輔助服務累計容量約1.26GW,併網型儲能已提前達標。

 抽蓄水力在白天利用太陽光電貢獻,或為提升負載以維持電力系統穩定時,進行抽水蓄電,將水抽至上池儲存,晚上再配合太陽光電減少供電,便開始放水發電,將水流放至下池儲存。該報告指出,我國最大的儲能系統為日月潭抽蓄水力2.6GW,包含大觀及明潭兩座抽蓄水力電廠。除既有抽蓄水力外,台電已規劃於大甲溪流域興建抽蓄水力機組,目前處於環評階段。

 第三類儲能系統為太陽光電結合儲能系統。經濟部表示,政府自2022年起推動太陽光電案場搭配儲能設備,透過競標作法,截至2025年8月底已累計分配容量約149.619MW。

 經濟部指出,考量儲能系統成本近年降幅較大,待成本穩定後研議躉購費率可行性。短期內將先維持現行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結合儲能系統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機制,鼓勵業者建置,並以其投標價格作為研議躉購費率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