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等關稅、中國大陸紡品壓價的衝擊,國內紡纖廠再次進入產業轉型二次革命,不得不調整營運方向及改造產品結構因應。上中游的遠東新、新纖、南紡、佳和、聯發紡等已縮減國內規格、大宗化紡品產線規模,朝環保回收、電動車及科技應用發展,開拓多元市場,並透過資產活化提升獲利能力。
下游的成衣廠聚陽、振大環球、冠星-KY、光隆則進行產地多元化來分散營運風險。
生產事業擴充環保再生酯粒R-PET產能、加速土地開發,是遠東新制定的營運永續成長計畫,R-PET產能布局已從台灣擴充到全球;中國大陸、日本、美國、越南與菲律賓、馬來西亞都有產線。目前在食品級再生酯粒產能已是全球第一、再生瓶用酯粒也是全球前三大。
資產活化更是遠東新提升獲利的動能之一,近期礁溪成衣廠一期工程正規劃打造獨棟別墅概念的度假酒店,新北板橋的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ark)住宅新案「遠揚之森2」也即將登場。
因應傳統化纖紡品受大陸打壓的現況,新纖營運轉向聚焦永續材料,並朝AI、車材多元發展。
新纖的工程塑膠,已積極跨入AI伺服器新市場,鎖定連接器、風扇為主要出貨產品。此外,「衣to衣」已漸成全球品牌服飾廠日後採購的要求,新纖已與美商合作在印尼新設「衣to衣」回收產線。
面對本業市場競爭加劇,南紡則已開始進行部分產能封存的行動,直言土地資產活化是未來5~10年的營運重心。
百貨通路、科技園區的開發,是南紡未來3~5年的多元方向;「南紡科技園區」已啟動第一期,預定開發土地面積約4,700坪,擬興建二至三棟廠辦及其附屬設施,第一棟建物預計將在近期動土興建。
在百貨通路事業體,南紡將繼續規劃再投資開發南紡購物中心三、四期,方向以精品百貨、五星級酒店與A級辦公室為主。
產業用布、機能性毛織物廠佳和,複合科技材料產品已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後,9月下旬更投資22億元在台南新市新建新廠,產線聚焦電動車、機能與軍警材料市場,並導入AI智能製程與研發打樣中心。
在大陸紡品低價傾銷下,聚酯加工絲廠聯發紡已大力縮減紡纖本業產線規模,資產活化利用是營運的主要獲利來源。旗下桃園蘆竹、竹北廠都已經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