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近來利多不斷,先有美國政府入股,後又有輝達投資50億美元,如今再傳找上蘋果相助,綜合以上金援,市場將眼光聚焦在本應開工卻又延後的俄亥俄州新奧爾巴尼廠(New Albany),能否順利運轉起來。
根據原本進度,英特爾2025年將在俄亥俄州興建兩座晶片工廠,滿足市場先進半導體需求,但計畫一再延遲,最新進度是到2030年,其俄亥俄廠區才會有第一座工廠開始生產,第二座工廠則得等到2032年才能投入營運。
究其根本原因,與英特爾在資本配置,以及財務困難脫不了關係。
據路透報導,英特爾2024年時就停止向股東派發利息,並大裁15%員工,隨後啟動成本削減計畫,希望能在未來數年大幅減少資本支出,以利公司營運。
不過到了今年2月,卻公告俄亥俄廠延期,英特爾在新聞稿中向員工解釋,延後竣工是為了讓英特爾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工廠運作,並「負責任地管理資本」。
7月時,執行長陳立武雖表示不再開出空頭支票,但公司第三季財報虧損高於華爾街預期,加上持續裁員精簡人力成本,都再再顯現當時公司的營運狀況已相當緊張
隨後就是8月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雖遭外界批評有強買強賣之嫌,但英特爾、美國各取所需;該公司拿到了57億美金現金救急,美國總統川普也透過入股的方式,確保半導體製造本土化。
當時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就透露,可能會為其代工業務尋求外部投資者,會是該公司第二次籌集資金以支持代工業務增長,不過,該公司傾向於引入戰略投資夥伴,而非單純的財務投資。
英特爾、輝達,日前宣布戰略合作,開發新一代PC與資料中心產品。法人也指出,未來輝達不免會有部份訂單會在Intel晶圓代工下單,間接加速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推動全球結構重組。英特爾的鐵鏽帶矽谷夢,或許真能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