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25日宣布2028年財報開始使用新制,並點出與目前作法的三項最大差別。該會強調,接軌IFRS 18「財務報表中之表達與揭露」最大影響,將是外界對公司獲利或虧損的來源,是來自於本業、投資或是借錢會更清楚,適用對象為上市櫃公司、公開發行公司,目前合計共2,756家。
證期局主任秘書黃仲豪說明新舊制差別。一是調整損益表的結構,新增「營業損益」及「籌資前稅前損益」等小計項目,並將損益區分為「營業」、「投資」及「籌資」等種類,使損益表表達更格式化;二是管理階層若於財務報表以外,對外溝通對整體財務績效的觀點中,說明管理階層績效衡量指標,如舉辦法說會的新聞稿等,須於財務報表附註揭露相關績效指標的計算及調節過程。三是新增彙總及細分的原則,使投資人更聚焦於重大資訊。
黃仲豪進一步分析,新規定包含投資人熟悉的稅前盈餘、稅後淨利,以及每股盈餘(EPS)等不會有影響。重要的是,可更清楚呈現公司賺錢或賠錢的原因,究竟是來自本業、投資,還是借錢,讓外界對於公司的獲利來源更清楚,「數字怎麼來的要講清楚」。
由於上路時間落在2028年上路,也就是說,2028年第一季財報或上半年財報公布時,就需要適用相關內容。包含現在上市1,047家、上櫃856家、公開公司853家,共計2,756家將適用此規定。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宣布將在2027年適用。
黃仲豪還說,IFRS 18為財務報表表達及揭露的重大變革,為評估IFRS 18對企業的影響程度,金管會已於今年3月起,對上市櫃及興櫃公司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此外,為減輕企業同時接軌各項新制的壓力,上市櫃公司自2026會計年度起,陸續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減輕企業於短期內同時接軌各項新制的壓力,因此規劃於2028會計年度適用IFRS 18,給予企業較充裕時間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