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24林莉/台北報導

我8月外銷接單 美國、東協訂單同期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8月外銷訂單顯示,主要接單地區的美國、東協,雙創歷年同期新高,且分別年增高達33.6%、40.3%,相形之下,中港、歐洲呈年減,主因為供應鏈轉移帶來的動能所致。

 依統計處數據,主要接單地區包括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東協與日本。其中美國接單總額達223億美元,為連續第17個月正成長,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3.6%,因受惠於電子產品訂單激增65.5%。東協訂單也表現亮眼,總額達107.2億美元,年增率高達40.3%,主要動能來自於電子產品及資訊通信產品,分別增長67.6%與50.9%。另外,日本因電子產品與遊戲機等消費性電子成長明顯,接單總額為31.4億美元,年增率達21%。

 不過,歐洲、中港兩地則出現微幅下滑,總額分別為111億美元、年減0.7%,以及69.3億美元、年減0.3%。統計處處長黃偉傑分析,近年供應鏈受到中美貿易、關稅摩擦,加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許多廠商被迫加速轉移生產基地。中國大陸原本作為全球製造重鎮,但在關稅衝擊與封鎖效應下,產線逐步外移至台灣及東南亞。東協因享有較低關稅成本,吸引訂單轉進,使其成為此波供應鏈重組的最大受惠區域。

 黃偉傑指出,中港地區除關稅壓力外,其內需及投資動能疲弱,產業陷入「內卷」激烈競爭,無法有效消化產能,反而以低價產品傾銷至全球,對其他國家產業形成壓力。至於歐洲方面,目前整體經濟表現同樣低緩,預測成長率約1%至1.3%之間,呈現停滯狀態,連帶影響到其訂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