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榮譽理事長、凌群(2453)總經理劉瑞隆表示,AI Agent(AI代理)持續發展,未來AI員工(或稱智慧電腦人)以及真人共事的場景將於五年內成真。
劉瑞隆表示,對企業而言,導入AI人工智慧最終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或是由其執行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隨著AI Agent普及,未來五年內可以看到真人、智慧電腦人,共同在辦公室內辦公,而10~15年後,智慧電腦人與真人共事將成常態。長遠而言,對於辦公室的組織管理、人資等,都將因此而有衝擊。
未來人機共事,不僅在企業軟體應用端,亦會在製造業場景,機器人、智慧電腦人與真人在產線或辦公室的混合編組,將成為趨勢。
包括Google、微軟、亞馬遜等大廠均積極推出AI Agent,台灣多家資服公司,包括精誠、宏碁資訊、凌群、倍力、意藍資訊等,也陸續推出AI Agent服務。劉瑞隆表示,AI Agent、智慧電腦人將需具備四項能力,包括規畫(計畫)、拆解問題、短期或長期記憶、結合外部工具等。
以凌群而言,該公司兩年前開始投入智慧電腦人研發,目前應用場景包括法規查詢、錄影監控的查詢調閱、與家樂福合作推出「智能食譜」,亦與金融業合作,甚至應用於凌群自己的50周年慶典,由AI Agent負責電子票券的結算等等。以凌群50周年活動為例,善用智慧電腦人,可節省下10倍人力。
整體而言,企業導入智慧電腦人,最立即效益就是降低成本。劉瑞隆舉例,智慧電腦人可以24小時工作不必休息。
劉瑞隆強調,AI產業可大致分成四大塊,最上游是晶片、接著是系統整合商(如電子五哥負責AI伺服器製造組裝)、大語言模型,最終是應用。目前台積電、聯發科等上游及系統整合商,台灣皆有優勢業者,大語言模型則是國際大廠主戰場,至於台灣資服廠商,機會就在於協助企業將各式各樣AI應用落地。
劉瑞隆認為,資服業者要將行業特定知識,透過向量資料庫訓練,並存在地端,如此一來,各行各業可擁有自己在地資料庫,AI應用答案將更加精準和正確,不會有幻覺等問題。